(百名记者走基层)​从异乡打工人,到返乡创业成为杰出青年代表,90后邓州小伙刘峥扎根农村破茧成蝶——田野逐梦的新农人
作者:  于欢


本报记者 杨青晓 于欢  周梦 文/图


从青涩莽撞的异乡打工人,到借助网络销售农产品带动周边千余名父老乡亲就业,继而成为站在巡游花车上的先进典型人物……

“三农网红”“总经理”“返乡创业之星”“邓州市杰出青年”等诸多类似的荣誉褒奖见证着90后邓州小伙刘峥7年间的奋斗历程。

5月9日,面对记者回首创业之路,这名31岁的渠首红实业有限公司的掌舵人目光坚定:“作为一名农二代,我深爱着乡亲们和这片土地,我会扎根农村,引导更多人像我一样做新时代农人。”


返乡创业 敏锐发现商机

见到刘峥时,他正在位于邓州市高集镇后李村240省道西侧的红薯地里,指导前来打零工的乡亲们为刚栽苗不久的红薯浇定根水。看着清水从地头机井抽出开始灌溉,刘峥深情地告诉记者:“庄稼地可是个宝贝,只要你对土地有感情,土地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

事实胜于雄辩,生于邓州市裴营乡的刘峥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016年从大连一大学毕业后,主修土工工程的他选择在当地建筑行业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对待工作唯有努力加勤奋。老家的老父亲心疼儿子,劝其回乡帮家里卖蜂蜜,孝顺的他随即回乡。

接受过高等教育,再加上感受过打工的各种酸爽,刘峥全身心投入返乡发展。在帮其父亲卖蜂蜜的过程中,他敏锐发现大批优质的农产品向外销售的渠道太少,属于深藏闺中待人识的状态。

如何更好推介扩大销售渠道,刘峥萌生了借助网络销售农产品的想法。“咋做电商?当时可是睁眼瞎,没办法,只能靠自己在网上查,分析别人的成功之道,学习如何做营销、推广的方式,一步步试错发展!由于邓州的农产品品质特别优质,复购率非常高,销量就这样慢慢做起来了。”谈起从网络小白成长为电商创业助农网红,个中滋味只有他最清楚。

随着电商名气越来越大,销路接踵而至,四里八乡的乡亲们纷纷找他代销绿豆、花生米等农产品。于是,他在城西租了场地,买了3台电脑,正式走上了电商创业助农之路。


发展电商 活用网络振兴乡村

为了让更多父老乡亲共享发展成果,刘峥成立了电商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 模式带动就业1200余人,推广红薯种植500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该公司先后荣获邓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单位等称号。2021年,刘峥本人荣获河南省“返乡创业之星”荣誉称号。

目前,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他与邓州市供销社合作在龙堰乡刁河村建设集综合办公楼、为农服务中心、农产品加工车间、脱毒薯苗繁育基地、红薯储藏窖等为一体的供销农产品加工电商产业园,进一步挖掘红薯种植经济潜力,延伸红薯产业链条,提高红薯的附加值,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站在现代化的红薯苗育苗大棚内,谈着取得的成绩,刘峥意气风发。

的确,这个年轻人是有骄傲的资本的——这个产、供、销、加工为一体的联合社辐射带动邓州市20多个乡镇,让众多乡亲发家致富;可期的未来前景,更是吸引来了两个985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的人才投身三农……


扎根田野  带领乡亲共致富

谈及从城市转战乡村,刘峥充满深情。在他心中,他要立志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农人。作为新农人,首先要对乡亲们有感情,对这片土地有感情,要有向上向善的情怀;其次,要多学习,开阔视野,创新思路,现代农业离不开新技术新本领,要紧跟时代步伐。第三,自己富不算富,要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希望蹚出一条路,走出更多像他一样的人,带领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

谈起未来,他谋划着继续用电商的思路来做农业,尽可能与更多的人分享这种“新农人”的理念,让更多的乡亲们如他一样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用科技创新让土地生“金”。

采访临近尾声,刘峥接到一通通知其以“邓州市杰出青年”身份参加当晚在该市花车巡游的电话。

挂了电话,年轻的小伙一脸灿烂,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喜悦溢于言表。

斯情斯景,令记者心头暖暖,衷心祝愿有梦想的逐梦人心想事成、活得精彩!

873d2b18-39d7-4827-8955-97dbfbe9cd9e.png


图一:乡亲们正在浇定根水 记者 周梦 于欢 摄

图二:刘峥在红薯苗育苗大棚内巡查 记者 周梦 于欢 摄

图三:脚踩沃土,刘峥感觉踏实 记者 周梦 于欢 摄

IMG_0615(1).jpg


IMG_0646(1).jpg


IMG_06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