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少年出淅川
作者:  全媒体记者 康帆 王晓燕

美德少年出淅川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康帆 王晓燕)“救人上岸又考研‘上岸’,淅川小伙儿姚烨城好样的!”连日来,姚烨城冰城勇救落水老人的事迹,在渠首淅川大地广为传颂,人们都记住了这一温暖瞬间:刺骨的松花江水,不断融化的冰面,一位老人不慎跌落江中,去哈尔滨参加研究生复试的姚烨城试探地踩着溜滑的冰面,在两位同伴的帮助下,奋力将老人拉起,悄然离开人民日报三次发文为他点赞。

德不孤,必有邻。在淅川,千千万万个像姚烨城样的淅川人,以关键时刻的壮举,弘扬向善向好正能量,展示淅川儿女的精神风貌,成为渠首闪光的“道德名片”!

文明花开,香飘丹江

“每个人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乡环境会有很大改变。”九重镇大学生张晓茹说。张晓茹家紧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为了守好一库清水,她义务组织护水队,利用节假日宣传环保知识,开展植树活动,带动更多人加入这一队伍被评为全国首批“新时代好少年”。

“美国对中国技术封锁,我要在电子科技领域勤加钻研,为国家做贡献。”曾因疫情之初,屋顶借WIFI上网课“火爆”全网的淅川寒门学霸全杰通,高考所有批次志愿全报电子科技类,最终666分的成绩,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进入大学后,他格外珍惜学习机会,每天把自己的时间排得满满

在淅川,县二小孝善敬老好少年张宸轩增肥为父亲捐献骨髓县三小拾金不昧好少年魏正晨主动等待失主,归还贵重手机;县一小助人为乐好少年张米雪、邹杰连常年搀扶残疾同学上学、回家……

德为先,人生道路不走偏。渠首大地好少年,即便走上工作岗位,走向五湖四海,依然通过最普通的凡人义举,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感动,带给社会最可信赖的安全感。

他是见义勇为、可亲可敬的农民工兄弟。24岁的贾晓玉和两位同伴,在天津务工期间,看到老人不慎从四楼窗口坠落,徒手爬到三楼窗台,双手托举老人,让她化险为夷被人们亲切称为“托举三兄弟”,先后荣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南阳市道德模范等荣誉

她是心有大爱、乐于助人的党员干部。“生命种子”的捐献者蔡蕊芳是淅川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30岁的她,义务捐献造血干细胞,素昧平生的患者迎来了新生。

他们是扎根深山、护绿渠首的“森林卫士”。太子山林场护林队,进山时平均年龄20岁。三代人,48年接力坚守,让22平方公里荒山的森林覆盖率,从不足30%提升到92%,荣获“出彩河南人”2022感动中原年度集体。

他们是你,是我,是渠首大地千千万万个普通群众,他们用实际行动奏响温暖人心、催人奋进的时代最强音,汇聚成崇德向善的璀璨星河。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青年学子处于“拔节孕穗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淅川是楚国始都、商圣故里、楚文化发祥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移民精神发源地,自古葆有爱国明理、崇德向善的文化底蕴。“我们从娃娃抓起,立足孩子终身发展,立德树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人才。”南阳市委常委、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说。

班班设立图书角,面面墙壁有文化,走进淅川县二小,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引导和熏陶。近日,该校被授予南阳市“十佳书香校园”。这是淅川大力开展德育教育的缩影。

“德育教育非一朝一夕之功。”淅川县县长王兴勇说,该县多次组织到外地学习考察德育教育先进经验,结合移民精神、楚汉文化等本土资源,在德育渗透上狠下功夫自编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德育读本》和《经典文化诵读》本土教材专门开设德育课,让真善美扎根学生心田。

声情并茂的诵读,旋律朗朗的音乐……近日,在淅川县国学经典集体诵读比赛中,全县中小学生受到了精神洗礼,强烈的“头脑风暴”让传统文化入脑入心。

纸面上的大道理,必须通过活动才能内化成学生的自觉。”淅川县教体局负责人道出了活动的初衷。该县以体验为重点,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一月一特色、一月一教育。清明节开展缅怀英烈活动教师节开展尊敬师长活动秋天组织学生参与秋收农忙,磨炼意志冬天围绕动手能力和孝亲敬老开展活动,寓教于乐。

同时,在社会层面,适时开展“弘扬移民精神、弘扬好家风家训,争做最美淅川人为主题的两弘扬一争做”活动河南省委提出的“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通过争创生态宜居星、文明幸福星,争夺文明宜居旗,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利用各种节庆日,开展经常性评选活动,大张旗鼓表彰,“最美人物”成为群众争相学习的精神标杆,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无痕,润物无声。近年来,先后10余位淅川青少年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河南省最美小学生”等荣誉,高考成绩连年刷新纪录,一本进线人数从2016年的447人增加到2022年的2530人,先后31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得益于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新风尚,淅川处处沐新风,营造了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软环境。2022年,淅川县完成生产总值28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7亿元,同比增长5%、15.2%、19.9%,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位居南阳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