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起高峰”系列报道之四
南召县:乡村振兴驶入“高速路”
全媒体记者 廖涛 王修文 通讯员 闫龙 张天一
春和景明,百花争艳。临近五一黄金周,在南召县鸭河口库区国储林乡村振兴项目基地,层层梯田错落有致、绿意盎然。亭亭玉立的玉兰树下套种的千亩芍药姹紫嫣红、风姿绰约、竞相开放,引来省内外游客竞相前来踏青赏花,打卡拍照。
南召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一期总投资15.37亿元,规划建设总面积30万亩。集中流转土地5万亩,以城郊乡上店村为核心辐射周边四个乡镇8个行政村,建设中国最大的玉兰森林公园和世界木兰植物博览园。探索实施“林苗景”“林果药”“林养游”“林蚕菌”等“林+N”多元发展之路,鼓励引导广大林农通过林下间作套种的模式,大力发展重蒌、白芨、芍药、百合、柴胡、丹参、皂角等中药材种植。
在国储林基地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全县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76.15万亩,林业产值达到25亿多元,培育了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柞蚕等6大特色产业,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3个、特色种植基地125个,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33家,9万余人端上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位于南召县西北部的皇后乡天桥村是“中国辛夷之乡”——南召辛夷的核心主产区,全村种植面积2万多亩、100余万株,其中树龄在20年以上的10万多株,年产辛夷鲜药300多吨,年产值400余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为做大做强传统辛夷产业,造福山区群众,南召县计划投资15亿元,依托中医药康养龙头企业南召县恒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中国辛夷谷”,规划建设森林康养、乡村旅游、红色教育基地等5个板块,打造集辛夷示范化种植、晾晒、深加工及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的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近年来,南召县抓实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项目带动效应,激发乡村自主发展的“造血”能力,共包装争取项目17个,总投资40.354亿元,已成功落地14个、总投资18.52亿元。2022年统筹整合资金11436.3万元用于产业项目发展,主要支持中药材、食用菌、柞蚕、蔬菜等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配套项目,其中向42个“产业兴旺星”创建村累计投入资金3500万元。培育壮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38家。
南召县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项目支撑、用项目带动,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该县成立“三农”重大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锚定蚕、菌、药、牧等特色产业发展,扩规模、抓融合、强龙头、育品牌,实行重大项目专班推进制度,一个项目一套专班,建立协商议事机制,实施项目清单化管理,制订实施台账,加快推进“三农”项目落地落实落细。去年,依托一大批“三农”项目的有效支撑,南召县乡村振兴驶入了“快车道”,乡村产业发展、“四水同治”、造林绿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建设五项工作被南阳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023年,南召县谋划包装“三农”项目,计划争取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专项债资金、社会资金53亿元,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产业、农业主导产业、农村基础设施等三大领域重点实施21个重大项目。重点培育发展富民产业项目,投资14.33亿元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带、柞蚕现代农业产业孵化园、中药材产业发展融合示范园、梦源现代农业菌电一体化产业示范园。其中,积极推进投资8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投资4.8亿元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投资1.9亿元的南召县猿人谷水库工程项目等10个重点项目,夯实农业产业基础,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让乡村振兴驶入“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