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流营商环境,反映一座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即日起,本报开设“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专栏,聚焦各级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特色亮点和创新举措,以资交流、开拓思路、展示成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夯实基础。
本报记者段平
作为全省首家上线政府采购信用管理系统,由市财政局开发的“南阳市政府采购信用管理系统”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既为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各方搭建了有效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又为监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规范各方采购行为提供了重要依据。4月26日,在市财政局工作人员的现场演示下,记者亲身感受了政府采购信用管理系统的公正、便捷、高效。
“政府采购是一个涉及采购人、代理机构、供应商、评审专家等多方参与的活动,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着诸如采购人业务知识欠缺,代理机构人员素质不高,供应商履约精神不够,评审专家评标经验不足等问题。”市财政局相关人士介绍说,为监督好参与政府采购的各方主体,市财政局开发研制了以激励守信惩戒失信为内容的“南阳市政府采购信用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河南省政府采购电子化监管平台为基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了采购人库、代理机构库、供应商库、评审专家库、项目库、合同库、诚信档案库等七大类信息数据库,整合了采购人、代理机构、供应商和评审专家共计132项评价指标。
通过工作人员介绍记者了解到,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对采购人的评价,由代理机构和供应商实施,已注册320个单位;对供应商的评价,由采购人和代理机构实施,已注册900余家供应商;对代理机构的评价,由采购人、供应商和评审专家实施,已注册675家代理机构;对评审专家的评价,由采购人和委托的代理机构实施,已注册1107位评审专家。为确保公开公平、竞争择优,评价分别在“评审结束后”“合同备案后”“支付申请后”进行;系统评分规则采用诚信基础分加/减项目评价分,根据各项目的评价结果,自动计算出评价对象的诚信指数。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系统运行平稳,已对1267个项目进行了评价,有效规范了各参与方的行为,促进行业自律,形成公平合理、公开透明、公正科学的行业管理局面,对完善政府采购信用体系、加强政府采购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