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段平
4月的南阳月季花开,移步易景,满城芳华,一场盛大的花事盛会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暨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即将在这里启幕。“月季香满城、盛装迎嘉宾”的城市美景,正向海内外游客全方位展示大美南阳的美好形象。
南阳,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大市,丰饶厚土中的文化基因犹如种子的力量,结出累累硕果。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提高来宛游客人数、提高文旅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加快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市转变”目标,全面推进文化铸魂、旅游为民、文旅融合,奋力打造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健康养生之都,为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叫响文旅城市品牌
4月22日,在卧龙岗文化园内,南阳首届花朝节拉开帷幕,广大汉服文化爱好者与游客踏青巡游,共赏春光。
以月季博览会为引爆点,抓住五一黄金周旅游旺季,我市打造了一批“赏月季、逛南阳、品文化、尝小吃”的精品文旅线路图。以“春季赏花畅游南阳”为主题,推出涵盖历史文化之旅、山水康养之旅、研学实践之旅等类别的精品旅游线路,让来宛游客能够充分领略大美南阳的人文之美、山水之美。各大景点景区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南召五朵山的祈福文化节、大宝天曼的百花国潮热舞节、方城的牡丹文化节……尽显各地自然风光和特色风采。
如何深挖本地历史文化“富矿”,为旅游铸魂,叫响“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城市文旅品牌,南阳进行了深入探索。挖掘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内涵价值,传承创新发展楚汉文化、“四圣”文化、官德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商埠文化、根亲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打造知名文旅名片;打好“山水圣贤”牌,包装老界岭、宝天曼、五朵山、丹江湖等山水景区,发挥医圣张仲景故里、世界中医药文化发祥地、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优势,让游客三顾忘返,享受康养之乐。
为加快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向“商养学闲情奇”延伸,我市进一步丰富自驾游、亲子游、康养游、研学游、乡村游、夜间游等新业态、新场景,抢占文旅发展“新风口”。
“文旅+文创”不断优化。举办南阳市第二届文创产品暨设计大赛,祖癸铜觚IP形象文创设计等30件文创产品获奖;去年十一期间举行南阳市文旅文创成果展,500余文创产品参加展示;组织2022年南阳礼物评选活动,207件产品参选。
文旅要素持续提振。聚焦地方美食,打造特色餐饮品牌,打响“南阳宴”品牌;丰富住宿业态,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引进国际国内品牌连锁酒店;培育精品民宿集群,打造“新晋网红目的地”;聚焦主题购物,研发特色文旅商品,推出“国医仲景”“三国天下”等系列文创产品;积极融入“老家河南”宣传体系,精心组织实施了玉雕节、月季花会、张仲景医药文化节、诸葛亮文化节等一批特色节会活动,让南阳文旅名片美在云端,赢在旅途。
2022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44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6%,旅游人数8381.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71%。全市共有A级景区(点)58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5项。
筑牢文旅产业之基
“住着住着不想回城了,真是自在!”在南召县五朵山旅游的游客王女士说。作为中原十佳生态旅游胜地,南召五朵山景区内林茂水秀、瀑长泉涌,峰墙地貌和壶穴景观是景区的特色,也是南阳伏牛山地质公园最具代表性的地貌景观。如今,住民宿、吃农家饭、赏山间景成了游客们的“标配”。
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建设,加大对标志性景点的建设力度,医圣文化园项目大力推进、南阳黄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启动,社旗县赊店酒乡特色文化创意园、淅川县环丹江湖康养旅游度假中心等加快建设……立足文化旅游资源和区域布局,我市全力育强主体、丰富业态,打造千亿级文旅康养产业集群。
我市出台了《南阳市关于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南阳市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奖励办法》,明确提出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2022年全市实施新建或续建文旅项目47个,总投资481.59亿元。
以项目为牵引,加快“文旅+”健康、新型城镇化、农业等重点领域融合组团发展。充分发挥“仲景”品牌优势,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多主题文化康养旅游产品,构建全链条文旅康养业态。开展创建康养旅游基地和康养礼物评选活动,南召县五朵山景区、西峡县仲景养生小镇等10家被命名为南阳市级康养旅游基地;药益宝艾灸礼盒、内乡郦邑贡菊等30件(套)产品为2022年南阳礼物·康养礼物。聚焦“家国渠首”,以五大营地、十大基地为龙头,推出水文化、南水北调精品研学产品。推动“文旅+乡村”,开展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围绕“一村一品”,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通过“非遗”点亮乡村活动,推动非遗产业化试点工作;建设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助推乡村振兴。突出“一镇一业”,打造特色小镇,建好南阳古城,提升邓州古城、赊店古镇等古镇品位,充分激发古镇活力。
构建“一城两带五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推动南阳中心城区龙头崛起,强化项目支撑,加快推进黄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挖掘两汉文化、衙署文化、仲景文化,完善提升配套服务体系,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康养旅游度假带,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带,以南水北调干渠为轴线,讲好南水北调故事,叫响“家国渠首”品牌。建强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伏牛山生态康养度假区、丹江湖生态文化休闲区、平原农旅休闲度假区、桐柏山红色旅游区。
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在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基础设施全面覆盖。全市13个公共图书馆、67座诸葛书屋、208个图书分馆、15个文化馆、246个综合文化站、494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个大剧院、12家国有文艺院团、240家民营院团全部免费开放,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管理服务持续优化。配齐基层管理人员,去年共下派文化工作者99人、结对帮扶81个定点乡镇、宣传文化协管员5590人,培训文化骨干7000余人次,健全了基层文化站、文化中心管理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2022年,“百姓文化云”全市注册用户131.13万人,上线慕课、视频等网络资源18771个,直播各类文化活动193场。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9972场,累计受众500余万人次,社区公益电影放映9146场,累计受众达320万人次。创作《大国医瑰》《花好月圆》等文化艺术作品,在央视播出了电视剧《花开山乡》并入选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开展艺术广场舞、群众大合唱、第九届青年歌手大赛、戏剧大赛、“魅力南阳大家唱”等系列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