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欢 李金玺 周梦
父亲李文鲜是全国有名的“月季大王”,妻子王桂雨是南阳“月季大师”中唯一的女性,大儿子李连星则是中国林科院林学专业的博士……
“放眼国内月季圈,像您这样的家庭也不多见啊!”4月19日上午,面对走基层的记者,南阳月季集团掌门人、“月季大师”李付昌淡然一笑:“这样一盘点的确如此,咱啥也不图,希望全家人一起努力将咱南阳月季发扬光大……”
时值2023年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即将到来之际,本报记者希冀通过讲述这个月季世家的故事,与您分享月季产业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普通人的巨大影响与改变。
现场:月季销售进入旺季
采访是在李付昌、王桂雨夫妇俩不断接电话的间隙中进行的。“真是不好意思,最近是月季销售旺季,采购种苗的人特别多。”夫妇俩一脸歉意向记者说道。
这样的忙碌是值得的,经过一通又一通的电话沟通,远在青海、湖南的两家客户终于确定了订单,足足装满两辆卡车的直径1.2米月季花球与两万棵种苗即将被送往目的地。
“基本上每天都能卖出一两万棵种苗,这样流动资金宽裕了,跟着我们干活的100多名乡亲们的工资也有了保障!忙点累点非常开心。”正是因为这种吃亏是富的经营理念,心地善良的夫妇俩基本上不用发愁销路,通过口碑相传,慕名而来的买家占销售比例的很大一部分。
又在苗圃内讨论一番月季长势后,妻子王桂雨外出公干,李付昌终于有了空闲,他向记者娓娓道来与这一枝神奇之花的不解之缘。
回顾:从小作坊到产业化
“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父亲李文鲜在石桥镇下河村的自家三分地上建起月季花圃,从此便与月季结下了不解之缘。
是他让月季种植由庭院走向了田地。”谈起自家公司的发展,李付昌笑谈,如今的南阳月季集团是在“李家花圃”的基础上组建的,其实这也是南阳月季的发展史。
从在城里摆摊卖盆栽月季干起,到逐步租赁土地扩大规模,李文鲜的事迹被1982年的《半月谈》杂志刊发,他的名字连同南阳月季也从那时走向全国。1986年李文鲜当选“全国农村百家致富能手”,被誉为“月季大王”,还到北京参加了表彰大会。在李文鲜的带动和组织下,村里的10多户农民也纷纷种植了月季,他无偿为大家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带动乡亲共同走上富裕路。
1992年,子承父业的李付昌继续在“月季大道”上追梦。从小在苗圃里摸爬滚打,深谙影响生产效率和优质苗木出圃率原因的他,凭着年轻人的冲劲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与妻子王桂雨开始了传承和创新。担任南阳月季集团总经理之初,为了培育新品,他认真观察一朵花从开放到凋谢的不同姿态,有时会蹲上半天。从嫁接到栽培月季,更多的是在实践中摸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月季种植基地从卧龙区石桥镇扩展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店乡等地,种植面积从最初的50亩发展到如今的3000余亩,品种从当初的个位数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个,产品畅销国内外……现已形成了集月季研究、品种繁育、鲜花生产和种苗销售“四位一体”的专业化月季生产基地。
传承:月季世家代代传
从2012年至今,南阳月季集团的产品连续多年被授予“知名农产品”“月季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
2018年,中国月季协会评选李文鲜为“月季大师”,2019年,市政府公布了南阳市首批13名月季大师名单,李付昌、王桂雨夫妇榜上有名……
与这些荣誉相比,更令李付昌欣慰的是,大儿子李连星耳濡目染,从小就喜欢月季,已于今年考上中国林科院林学专业的博士。“目前,读高二的小儿子李连智很早就说了,高考也要考农业专业,哈哈,俺家的月季事业后继有人了!”
如今的老父亲李文鲜并没在家颐养天年,两个儿子立志从事月季产业,身边还有百余名乡亲们跟着发家致富,李付昌更是干劲十足。最近,他一直谋划着,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苗圃生产面积与种植结构推陈出新。
聊起即将到来的2023年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李付昌颇为自豪:“主会场月季大观园内6700多亩的月季花是俺提供的,市民朋友请放心,俺一定会精心养护,营造最漂亮的花海!”
采访札记:
南阳月季历史悠久,月季更以市花的形象烙印在城市的每一寸肌肤,更融入每一个南阳人的生活中。月季不仅让南阳城越来越美,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产业化发展的甜头。
如李付昌这般的“月季世家”是南阳万千月季产业种植户的缩影,也是我市创出的一条以月季产业为特色、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乡村振兴“美丽路径”。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南阳月季产业必将愈做愈大,在国内外展示其品牌的强大魅力,赢得更加夺人耳目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李付昌察看月季长势
李付昌指导工人月季培育技巧
李付昌、王桂雨夫妇研究月季品种
李付昌、王桂雨夫妇培育树状月季
工人在月季种植大棚内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