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解读版)连续三届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我市双拥工作硕果累累——  共叙军民鱼水情深
作者:  李金玺

  本报记者李金玺


  4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南阳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新闻发布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人、南阳市军分区政治处、南阳理工学院等有关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通报南阳市双拥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作为兵员大市、驻军大市、优抚大市,南阳市2012年首创,2016、2020年连续三届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正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目前,全市6个县获评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县,南阳市和邓州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总数量居全省第一。


  办好拥军实事  共叙鱼水情深


  多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全市持续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深化“双五”活动、拓展双拥创建内涵的实施意见》,2021年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实施意见》,创制实施市级随军家属安置、兵员征集、优抚优待政策措施,不断夯实双拥工作的“四梁八柱”。


  ☆充分利用南阳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持续加强国家(省)级爱国主义和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国防双拥红色教育旅游“矩阵”。


  ☆连续4届开展“南阳市最美退役军人”评选表彰活动。2020年以来全市共发放悬挂光荣牌33.1万张,累计为1469名南阳籍官兵家庭送达立功喜报、奖励金和功臣家庭牌匾。


  ☆2020年以来,市县各级各部门按照“动真情、办实事、抓落实、求实效”的要求,全力支持部队备战打仗。海军南阳舰于2021年1月30日列装下水,南阳市与南阳舰持续开展“南阳舰、南阳情”主题共建活动,“城舰共建”鸣笛启航。


  ☆2020年以来,全市高质量安置87名转业军官、209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20年以来,全市共发放随军未就业家属基本生活保障金280万元,中心城区优先安排355名现役军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子女到优质学校就读。


  ☆发挥双拥工作政治优势,努力打造行政协调、法律援助、司法协作“三位一体”的涉军维权新模式,全力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2020年以来,全市共收到部队来函215件,办结率为100%。


  以驻地为故乡 护航经济发展


  驻宛部队广大官兵始终坚持以驻地为故乡,主动投身南阳经济社会建设,紧扣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把部队所能、地方所需、群众所盼统一起来,为南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2020年以来,驻宛部队累计派出官兵参加地方义务劳动3000余人次,出动机械、车辆900余台,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400余件(次)。


  ☆2020年以来,南阳军分区及县市区人武部共投入扶贫经费700余万元,帮助修建路灯、连心桥、连心路、饮水工程等。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援建香菇种植大棚、光伏发电站,积极采购帮扶村农副产品。


  ☆海军“南阳舰”官兵与市定点扶贫村结对共建,连续两年春节前组织官兵捐资2万元,帮扶贫困学生家庭。


  ☆驻宛部队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开展“军营开放日”等活动,利用“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干部群众、学生进军营,感受军营独特魅力强化群众爱军爱国意识,为南阳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军营力量。


  发挥高校特色 弘扬双拥传统


  高校是开展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双拥工作的重要延伸。长期以来,南阳理工学院坚持用党的教育方针建校育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重要论述,深入细致做好大学生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


  ☆将《军事理论》课堂作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阵地,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图书馆开辟有国防教育文化阅览室,现有国防教育类图书1492种6364册,基本满足了学生在国防教育方面学习的需求。


  ☆成立大学生退役军人协会,充分发挥退役大学生群体在国防教育、征兵和军训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组建“优秀退役大学生国防教育宣讲团”,每年深入学院开展国防教育及征兵宣传讲座不少于10次。


  ☆以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勿忘国耻,铭记‘九一八’”等国防教育活动。


  ☆抓住每年学生开学的有利时机,发放、邮寄应征入伍宣传彩页一万余份,制作宣传展板、条幅、海报,积极引导学生参军入伍,营造浓厚的征兵工作氛围。三年来,累计向部队输送大学生200余人,征兵任务完成率逐年上升。


双拥.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