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今年,我市中医药工作将实施“四大战略”,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加快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建设中医药强市 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作者:  于晓霞


 

本报讯(记者  于晓霞 全媒体记者 田华冉)4月10日,记者从2023年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获悉,今年,我市将持续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以仲景文化为引领,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契机,实施“一一四六”行动计划,即突出一个主题(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用好一个载体(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实施四大战略(创新驱动、人才拉动、科技推动、项目带动),抓好六项重点工作(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中西医协同、仲景文化弘扬传承、中医药交流合作、产业链建设),推动中医药优势再造,推进中医药文化、事业和产业齐头并进,形成立足南阳、带动周边、辐射全省的中医药振兴发展新格局。


创建示范市  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加快示范市创建步伐。各县市区政府要牵头组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县级中医药发展局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召开创建动员会,5月底前市级将组织初评,7月底前按程序上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材料,争取年底80%以上县(市、区)通过省级评审。

构建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市县中医院服务能力,加强“双核心”指标建设。加强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仲景苑”建设,把中医特色服务做优做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达到全覆盖,年底前25%的中医馆建成示范中医馆、10%的中医药服务示范村卫生所(室)达到中医馆建设标准,建成20家标准化灸疗中心(馆、室)。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水平。加强多部门联动,在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招聘、使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发展水平。


实施“四大战略”助力中医药快速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建设,探索建立“1211”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即:打造1个市域一体化的中医医联体——建立紧密型城市中医医疗集团与县域医共体,构建一套完整的市域中医药服务体系。配备“2”套中医药服务团队——完善“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团队配置,每个团队包含1名中医师、1名乡镇卫生院或村级全科医师;打造5个中医优势专科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优质中医专科服务。优化“1”体化中医药全程健康服务模式——通过做实“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等,为居民提供医防融合、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构建“1”个智慧中医大脑——建立市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构建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市域中医药信息管理平台,构建南阳“智慧中医大脑”。加大中医药医保支持力度,争取在新增中医药服务价格项目、拓宽非药物诊疗项目、开设中医日间病房等新项目、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等方面有所突破。

 实施人才拉动战略。积极开展“岐黄工程”、“仲景学者”工程,今年计划建立国医大师工作室1-2个,培育引进国家名中医1-2人,省级名中医2-3人,市级名中医20人,高层次经方人才100人。持续打造仲景书院品牌,把中医经方继续教育惠及全市医务工作者。配合推动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作,配合做好大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引进、课程设置、科学研究等工作,支持大学早日验收获批。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西学中”培训覆盖面,每年培养1000名基层中医药实用人才。持续开展师承教育教学工作,鼓励南阳本地名老中医、中医(专长)医师、老药工收徒授业,今年新建15-20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实施科技推动战略。加快张仲景实验室筹建步伐,建设一流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按照实验室总部“1+5+N”模式(“1”即一个实验室总部;“5”即5个研究中心,分别是:仲景经方研究中心、经方大数据研究中心、艾草研究中心、道地药材种植培育研究中心、中药现代化产业研究中心;“N”即设立N个研究基地),从市级实验室做起,积极申报河南省重点实验室,逐步建成河南省实验室,争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推进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加强与望京医院紧密协作,推动望京医院管理、技术、品牌“三个平移”;建好康复、创伤、脊柱、关节、运动医学五大中心;保持望京医院专家团队50人以上常态化驻院开展医疗服务;实施望京医院南阳医院人才强院计划;建立双向转诊平台及远程专科技术协作网络。加快医圣文化园建设步伐,确保5月份一期开园和仲景书院投入运营使用。加快市中医院新院项目建设。加大中医药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优质中医药项目接洽、落地与投产。

 

抓好六大重点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抓好“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活动。实行“3211”行动,持续扩大签约覆盖面,签约率达全市常住人口90%以上。提升签约服务质量,推进慢病管理、疾病预防、重点人群管理等服务。持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遴选和推广,建设“智慧共享药房”,推广免煎配送。

抓好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市级中医医院要选择2至3个优势专科,与国内排名前列的医院和专科建立合作关系。县级中医医院要选择1至2个特色专科,与省级以上三级医院和专科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西医结合学科(专科)建设。

抓好中西医协同。持续开展综合医院中医科室标准化建设,推广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开展南阳市中西医结合示范医院、示范科室创建活动。成立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并设立若干分会,助力推动中西医结合。

抓好仲景文化弘扬传承。在医圣祠设立张仲景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基地,创作、推广弘扬张仲景医德医术和仲景文化的文艺作品。编纂中医药文化书籍,高标准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2-3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7-10家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办好“中医药文化夜市”,开展“仲景大讲堂”活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抓好中医药合作交流。加强和俄罗斯、日本、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交流合作,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开展中医特色技术培训、中医远程会诊、中医药产品出口等,组织召开国际针法经方大会,推进南阳中医药走向“一带一路”。办好“一节一坛一会”,计划于5月中上旬,举办第六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9月下旬举办第十六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第十一届仲景论坛,策划创新医圣拜谒大典。

抓好中医药产业链建设。围绕打造千亿中医药产业目标,力争全年中医药产业产值超过400亿元。大抓一批中医药产业项目。筹备建设中药材交易中心,加快推进市中医院国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卧龙艾草产业园等市级中医药产业项目建设,建成2至3家定制药园,3至4家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中药质量溯源全流程智慧服务平台。实施“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实现中药质量在政府、企业、配送、零售、医院、患者中的全闭环360度全流程追溯。要加快中药新产品研发步伐。持续推进宛西、福森等中医药企业4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和新药研发项目,创新研发中药新产品。打响“南阳艾”品牌。完成河南省艾及艾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组织制定艾产业发展系列标准。要推进中医药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用好南阳中医药资源,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将中医药与健康旅游、养生养老等相结合,引导康养产品、中医服务进景区、进宾馆。打造3至4家以避暑度假养生、生态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度假、特色医疗养生保健为特色的康养旅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