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下基层)本报记者深入唐河复航工程郭滩枢纽——通江达海重现“黄金水道”辉煌(备用题目)待得东风起 扬帆入江海
作者:  吕文杰

本报记者深入唐河复航工程郭滩枢纽——

扬帆入江海 逐梦新征程

(备用题目)通江达海重现“黄金水道”辉煌

 

本报记者 吕文杰

全媒体记者 白洋

 

刚下过雨,苍穹湛蓝,视野辽阔,12根40多米高的闸墩更显气势宏伟。4月6日,唐河复航工程项目郭滩枢纽施工工地现场,车辆穿梭、吊机林立,工人们抢工期奋战正酣,通江达海这一几代人的梦想,正在实现的路上。

穿过重重施工区域,记者到达闸墩底部施工区域,罐车卸下成吨的混凝土,由吊机运输到闸墩顶部,十余名建筑工人们穿梭于脚手架之间,全力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从闸墩底部向上看去,一期围堰填筑、塑性防渗墙施工、泄水闸主体工程高程水下施工部分全部完成,两岸空箱岸墙及翼墙、鱼道底板、侧墙已基本完成,闸墩正在进行最后的混凝土的浇筑。

“郭滩枢纽是一期工程是唐河复航项目的重要工程之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和另一枢纽水台子枢纽率先实现连通。”中海总局唐河复航项目机电部部长安乐说,他们作为建设单位,开足马力,不负春光忙生产,高峰时工地上每天要拉200多车混凝土用于作业,先后实施导流明渠开挖通水、新建郭滩大桥、主航道泄水闸主体建设,在保证建设时序的同时采取多业面同步作业,目前进展顺利。

在郭滩枢纽不远处的郭滩港区,目前已完成前沿码头陆域形成回填、基桩施工,码头横梁第一次浇筑已基本完成,码头预制纵梁已完成17榀,二号引桥已完成3榀横梁。建成后,码头将拥有500吨级泊位15个以上,适用客货船和驳船运输。届时,郭滩码头上将汽笛日夜鸣响、两岸间船舶川流不息,这条中原最南端的“黄金水道”将与京杭大运河形成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观。

不沿江、不靠海,却可以通江达海。唐河复航工程项目途经南阳市新野县、唐河县、社旗县,至湖北省襄阳市进入汉江。建成后的航道可以让南阳乃至整个中原地区的船舶通过汉江“游入”长江,从长江直抵上海港出海。

历史上,唐河因水而兴,随着唐河复航工程的逐步实施,南阳已经开启了对未来发展的多彩畅想。唐河复航项目将充分利用水运优势,大幅度降低进出口货物的物流成本,提升我市产品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间物资交流,助力南阳经济的跨越发展。调整优化南阳地区产业布局,发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重大装备运输的独特优势,推动汉江平原、南阳盆地、方城、社旗、新野沿河产业带的发展,优化流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

同时,这一航运水路将与南阳日益完善的公路、铁路网相连接,补齐豫西南立体交通短板,为南阳加快构建“空铁水公”四位一体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作出贡献,在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目标新蓝图上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1:规划设计图。图2、3、4、5:唐河复航项目郭滩枢纽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