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干部敢为”精气神
本报评论员
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南阳前所未有的壮丽事业。任重道远,亟需一批善抓发展的“干将”、勇于改革的“闯将”、攻坚克难的“猛将”,让“干部敢为”成为新征程上耀眼的光芒。
干事创业,重在干部。今年是“副中心”建设全面发力的攻坚之年,全市党员干部承载着千万南阳人民的厚望和重托,唯有极限尽责、矢志创新,以上率下、凝聚力量,才能抢占先机、重塑优势,实现南阳发展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尤其是全国各地都把“拼经济、拼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主旋律,区位竞争更加激烈,标兵日远、追兵渐近,我们的党员干部更是要打破常规思维、跳出小圈子,切实发扬“四敢精神”,践行“四个极限”,敢闯敢为,以登高望远、抢滩破冰、赢得主动的宽广视野和前瞻洞察,勇闯风口、突破重围、开创新局。
“干部敢为”,关键要释放“敢”的强烈信号、营造“敢”的良好环境、形成“敢”的强大合力。两年多时间来,我市不断通过提升党员干部观念能力作风,实现大转观念、大提效能、大促发展。然而,仍有部分干部不敢为、不敢想、不敢干、不敢拼。究其原因,无外乎两方面——能力不足,不能为;有能力,怕出错,想躺平。
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磁器活,这是部分干部的真实写照。面对南阳在全国百强城市中不断争先进位的新形势,他们还在用老思维、老办法抓工作,能力不足、特别是驾驭现代经济能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补齐短板、迎头赶上。要针对性“补”、走出去“学”。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从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模式等方面进行锻造重塑,不断增强研究政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管理、运用金融、服务企业等方面的能力。要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办好“三讲一争”大讲堂,分批选派干部到发达地区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大力推动各级干部、尤其是“走不开”的干部开眼界、受历练、提水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在南阳“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的新征程中展现作为。敢闯敢试,勇为天下先,这是群众对干部的期待;敢想敢干,敢作“无问之答”、勇闯“无路之路”,才是党员干部的正确打开方式。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业绩用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尤其是干成事、好共事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切实树起干事创业、事争一流的鲜明导向。另一方面,要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以精准容错纠错激励担当,以廉洁风险备案鼓励创新,以及时澄清正名匡扶正气,为首创性、引领性的改革创新实践提供充分的“试错”机会,让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让实干者不吃亏、担当作为者没有后顾之忧。
发扬“四敢精神”,“干部敢为”是首要。党员干部“敢”字当头,在主战场、第一线、最前沿上挑最重的担子,建强副中心的伟大梦想必定成真。
发扬“四敢精神”系列评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