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通版大标题:文明如水 润城无声,另与明禄两篇稿件组成整版)
一句文明语、一次善意举动、一面文化墙,记者走访城区发现城市文明就蕴藏在点滴之中——
文明无小事 城市处处春
本报记者 李金玺
“阿姨,上车慢一点,别摔着。”“大爷,东西太重了,我帮你拿吧。”“小区里文化墙,给了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句文明语、一次善意举动、小区里的一面文化墙,无不交汇成城市的文明风尚,润物无声。昨天,记者走访城区,处处感受到了文明新风,正如春风和煦吹遍南阳的大街小巷。
处处文明语 润物细无声
“孩子,这是张玉滚老师,他扎根乡村教育,让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张老师可是咱南阳人的骄傲,你以后一定要向张老师学习。”昨天上午,在南阳市民服务中心南阳好人广场,市民赵女士指着乡村教育守望者张玉滚的光荣事迹,语重心长告诉孩子。
弘扬好人精神,传承德善之风。乡村教育守望者张玉滚,学雷锋标兵陈增喜,捐肝救妻的姚海军,大爱无边的国医大师唐祖宣……南阳好人广场集中展示了南阳的好人形象、事迹和优秀品德,让市民在散步休憩时,能感受高尚品德的熏陶,传承德善之风。
在市区梅城公园、七一游园内,阳光明媚,游人如织。当你漫步在公园内,“礼仪”、“互助”、“仁爱”、“爱国”、“自强”……弘扬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的各种文明宣传语,成了春天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用礼仪沟通心灵,放眼未来幸福长,这两句宣传语说得多好。”正在梅城公园散步的赵奶奶告诉记者,平时自己就喜欢到梅城公园里散步,这些文明宣传语随处可见,“看的时间长了,就不由自主记在心里,为人处世就潜移默化按照这个标准去做。”
处处文明语,润物细无声。文明宣传语、公益广告不仅在游园、广场,更在街头巷尾、小区居民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外贸局家属院,记者看到小区内设有文化墙,每个单元都张贴有“文明家庭公约”、“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
“一个小区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些公益广告,每天上下班经过时,总能看到,如果每个人都能好好学习领悟,那么小区就会更加文明和谐。”家住外贸局家属院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善行小细节 为文明增温
“大妈,你上车慢点,到站了我会叫你。”昨天上午,当市民张奶奶乘坐18路公交车时,司机罗师傅叮嘱张奶奶上车要小心。
“一句话而已,也没啥,这是我们公交车司机应该做的嘛。再说了,人都会上年纪,也都有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外出,能有人帮忙照顾。”面对记者的采访,司机罗师傅有点不好意思。
随后,记者和张奶奶聊了起来,对于公交司机的提醒,张奶奶也很感动。她告诉记者,老年人腿脚不方便,记忆力也不好,外出乘坐公交车时,能得到司机的提醒和帮助,感觉心里热乎乎的。“现在人们的素质越来越高,自己也时常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还是要感谢这些热心肠。”张奶奶说。
一举一动见文明,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在这一刻被爱心与温暖包围,也将城市文明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时候,看到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拿东西不方便,我们会主动送老年人回家。”在市区人民路万德隆广场,记者看到员工张永安正热情地帮一位老人拿东西。
文明无小事,细微见真情。“虽然自己的岗位很平凡,但善意却不分大小,在工作中能力所能及帮到别人,自己也能感受到快乐。” 张永安告诉记者。
和张永安有着一样想法的还有尹晓,他在市区人民路大同百货上班。“我们不仅代表了企业的形象,更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城市的文明与否,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如果每个人每天都能做一件好事,也许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汇聚到一起,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尹晓说。
市民在南阳好人广场感受好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