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三十天攻坚克难清顽疾 助白河岸青水绿更出彩——中心城区“一河两岸”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综述
作者:  蔡丹青

三十天攻坚克难清顽疾 助白河岸青水绿更出彩

——中心城区“一河两岸”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综述

全媒体记者赵洋

当下,我市正紧抓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一历史机遇拼搏奋进,白河作为南阳的城市名片,无疑是彰显我市城市品位、带动文旅经济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一极,白河一河两岸的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拼出全年“保8争9”经济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高品位扮靓白河,高质效推进城市更新提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自今年1月开始,中心城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一河两岸”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市城管部门和各区政府坚持“去遗留、止新增、零容忍”,弘扬“四敢”精神,践行“四个极限”,担当作为,合力攻坚,大干30天,154处违法建设全部整治完成,累计拆除面积113250平方米,“一河两岸”违法建设专项整治任务圆满完成,为把“一河两岸”打造成南阳的“外滩”“陆家嘴”和“网红打卡地”奠定了基础。


科学决策高位推动

以人为本、科学决策,是顺利拆违的政治保障。

古宛城逐水而居,新南阳因水而兴,发达的城市水系是我市这一北方城市不可多得的自然禀赋。为使这一优越的自然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市委、市政府作出重要战略决策——“点亮白河、引爆南阳”,把“一河两岸”打造成南阳的“外滩”“陆家嘴”和“网红打卡地”,使其成为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

要建新,先要除沉疴。一直以来,私搭乱建等现象成为白河沿岸的“牛皮癣”,违法建设损害了公平正义,亵渎了法律尊严,影响了城市发展,广受市民诟病。为彻底解决这一城市顽疾,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精筑城、强功能、兴产业、广聚人、优管理、运营好、惠民生”原则,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彻底解决“一河两岸”违法建设作为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突破点的重点工程、推进城市更新提质的基础工程、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指挥机构,高位启动。

整治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城建交通领导小组有关领导多次调研指导,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抓实抓细,强力推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盼、难、怨、忧”的顽疾问题,改善了白河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尊民意,得民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应。



同心协力奋力攻坚

担当作为、敢于碰硬,是顺利拆违的作风保障。

“一河两岸”违法建设存续多年,数量繁多、情况复杂,考验的是干事作风、执行能力。面对困难和挑战,各区各有关部门把开展“一河两岸”违法建设专项整治作为检验“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成效的主战场,迎着挑战上,奔着目标干,用尽力气拼。

市城市管理局作为牵头部门,成立由局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工作专班,多次组织召开推进会、协调会、现场会,建立了一套“任务清、责任明、督导严”的闭环挂图作战推进机制,将每处违法建设清除的责任明确到人,时间确定到点,对行动不力的追责问责,真抓实干促进度。卧龙区、宛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也组建了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大员上前,亲力亲为。街道(乡镇)、社区(村)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深入细致入户宣传,做好违建拆除各项保障工作。

市、区两级城管执法队伍发挥专项整治主力军作用,敢于“亮剑”,动真碰硬、重拳出击,一举拆除了白象湾以及市第三体育健身中心、三里河入河口等周边区域一大批群众呼声高、负面影响大的违法建设,展示了一支能打硬仗、善打恶战的城管铁军形象。市交通、卫健体、园林、供水等部门单位,对涉及本系统本单位的违法建设,积极认领任务,带头先行拆除,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各级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克难攻坚,占地76.5亩的白象湾违法建设仅用一天时间全部拆除;市民群众广为诟病、运营已30年的万家渔火游船5天时间一举安全拆除,拆出了“加速度”,树立了“新形象”,赢得了市民群众的赞赏。


依法依规精准施策

依法依规、温情服务,是顺利拆违的措施保障。

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对专项整治“依法稳妥推进”的批示精神,专项整治工作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违建认定清晰,政策实施合法,拆除程序合规,做到了“依法拆除、应拆尽拆”。对纳入整治范围的154处违法建设,一把尺子量到底,坚决顶住“说情风”,真正做到拆违面前人人平等、执行政策没有例外,杜绝了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软不拆硬现象的发生,有力体现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赢得了市民群众、涉拆当事人的信任。

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换位思考,走好群众路线,对涉拆企业和商户的后续经营,给予合法合理的考虑安置,对存在的困难积极协调解决,以用心用情的服务打消涉拆当事人的顾虑和担心,引导涉拆当事人支持和配合专项整治,有效较少了拆违工作阻力,实现了专项整治工作“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精准精细、闭环推进,是顺利拆违的机制保障。

市城市管理局切实发挥市“一河两岸”违法建设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形成了一套以促整治进度为核心的闭环推进机制。

为精准甄别违法建设,组织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开展拉网式排查,排查出“一河两岸”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停放物298处,按照“公益确需、实事求是”的原则,逐一甄别,分类处置,保留公厕、垃圾中转站、自来水泵房和必需的办公用房144处,确定拆除违法建设共154处。随后,将154个拆除点的详细图解标注到中心城区路网影像图上,建立整治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层层落实责任人,规定完成时限,做到目标、任务、时限、责任人“四个明确”,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拆除一个,销号一个。同时,组织三个督导组分包三区,跟班督导,跟踪问效,实行“一天一督查、一天一排名、一天一通报”,推动“一河两岸”专项整治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


严明纪律营造氛围

监督跟进、保驾护航,是顺利拆违的纪律保障。

为避免“一河两岸”违法建设专项整治中出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市纪委监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重点督办事项,组织精干力量,采取日常专项督查、问题跟踪督查、重点反复督查,持续跟踪问效,确保专项整治任务落地落实。同时,严查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或通过说情、打招呼等方式插手、干预专项整治正常工作行为,旗帜鲜明地为专项整治工作保驾护航,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力支持和保障。

坚持宣传开道、舆论先行,是顺利拆违的环境保障。

“这些年咱南阳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都看在眼里。清除白河边这些私搭乱建是让城市更漂亮,大家都举双手赞成!”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对拆违的理解和支持成了群众呼声中的主旋律。

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专项整治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的突破,离不开当前全市“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的好形势和好环境。一是白河发展的美好愿景深入人心,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的《南阳市携河发展战略研究暨白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为白河发展勾勒了壮丽蓝图,市民群众翘首以待,对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拥护和支持;二是市中心城区清洁城市美化家园“1050”专项攻坚行动持续向纵深推进,形成了严厉打击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攻坚行动成果真切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三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以事实说话,形成了鲜明有力的舆论导向,营造了市民群众关心、理解、支持“一河两岸”拆违攻坚的良好氛围。

在城市建设中,违建拆除工作历来都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这次白河两岸违法建设整治用时30天,做到“宣传开道、舆论先行,依法依规、公平公开,精准精细、闭环管理,监督跟进、联合作战”,取得了高效突破,形成了“勇于担当、敢于碰硬”的拆违精神。相信在今后的城市更新提质和市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中,白河两岸拆违经验和拆违精神值将进一步得到借鉴和发扬,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谱写更加出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