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琼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今日南阳,蓄势待发,求贤若渴。
南阳坚持树立“大人才观”,全方位制定、落实好人才工作政策措施,系统抓、持续抓,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市柔性引进院士19人,引进科技创新团队13个,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8800余人,培育入选“中原英才计划”11人;新建院士工作站3家,中原学者工作站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创新实践基地17家,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构建政策引才“强磁场”
“人才落户‘零门槛’,优质服务‘零距离’。只要你愿意,即可成为南阳人!”日前,我市举办2023年重点产业链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向优秀高校毕业生在宛就业创业发出邀请。21个重点产业链91家企业参加现场招聘,9家企业参加线上云招聘,提供岗位5291个,吸引2600余人次现场求职,5.7万人次进入直播间,收到简历4239份,2215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南阳对于人才的渴求,并非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化为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项具体政策,化为各部门的一次次实际行动。
党管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人才优先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市对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充实全市人才工作领导机构的工作力量。多次组织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优秀人才引进、人才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营等工作,为全市人才工作把舵定向。
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南阳市支持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出台20条高含金量的“干货”,为打造“青创之城”积蓄人才动能。出台《南阳市对企业管理层业务成果给予奖励实施办法(试行)》等20个“诸葛英才计划”配套文件,全面构建了“1+1+20”政策体系,系统打造了我市人才政策3.0版本。
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为我市人才引进工作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去年先后举办5场云直播招聘活动,吸引牧原食品、中光学集团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参与,发布岗位需求3500多个,共计36万余人走进直播间,接收简历3000余份;
南阳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院士专家恳谈会在京举办,与7位院士(团队)签订4个合作项目,王占国、许为钢、谯仕彦3位院士分别与中光学集团、想念集团、京行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院士工作站;
中原食品实验室•想念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在镇平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任发政携专家团队将助推想念食品转型升级……
打造平台聚才“新高地”
3月26日,在市公安局卧龙区分局七一派出所户籍室民警的帮助下,敖先生拿到新的身份证,正式成为南阳市民。
敖先生是广西桂林人,博士生毕业后,通过“诸葛英才计划”引进来到了南阳,目前在南阳某上市集团公司任职。“南阳一系列人才引进计划充分证明了南阳对于人才的渴望与珍惜。我希望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南阳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敖先生说。
“8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周锋是西峡人,在当地实施聚才行动计划的感召下,毅然回到家乡,创办了石斛科技园,成立金柴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石斛种植。在他的带领下,近200户农民尝到了种植石斛的“甜头”。
眼下,广大人才在创新一线,挥洒汗水、贡献智慧,用实际行动证明:南阳,未来可期。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如何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让人才专心干事创业?搭建好人才事业平台至关重要。
我市坚持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拓宽引才渠道、创新引才方式,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走好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人才强市之路。
绘制人才图谱瞄准“靶”。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大战略,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征集发布1556家用人单位的8706条人才(项目)岗位需求信息;深挖在外人才富矿,编印《南阳在外英才录》,梳理在外高层次人才信息6000余条;完善南阳市博士及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入库28155人。
超常举措引才拉满“弓”。面向清华、北大等国(境)内外知名高校引进优秀青年人才,给予优厚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吸引3500余名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报名,引进244人。
汇聚高端智力借“东风”。举办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峰论坛,现场签约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刘仲华院士实践工作基地等6个合作项目;开展科技创新团队成果转化项目评选,引进14个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助力我市企业发展、产业升级。
平台是科技创新和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搭好平台,才能吸引人才,推动创新创造。
成立南阳企业家学院。依托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为各类企业家提供优质的培训交流平台,举办专题讲座、定制培训、项目沙龙等活动73场,提升了宛商企业家群体的能力素质。
用活“院士小镇”。依托中光学集团,成立东方光微研究院,柔性引进何季麟、姜会林、王立军3位院士和美国硅谷原创技术团队,与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建设“关键金属产业化基地”,全面打开产业发展新赛道。
我市还开展省派科技副县(市、区)长和博士服务团下派对接工作,选派2名科技副县长、15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到我市开展智力帮扶工作,精准筛选54名专家人才到47家企业开展兼职帮扶,引导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一批批人才“落地生根”,形成了强大的聚合效应,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厚植服务留才“新热土”
引来了“千里马”,如何留得住?一批批创新团队、青年才俊凭什么留在南阳?凭的是市政府的爱才诚意,凭的是发展环境,凭的是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我市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给人才“松绑”、让人才“自主”,全力涵养“吾心安处是南阳”的优质人才发展生态。
关心关爱到位,打造安心环境。开展国家级、省级优秀人才项目申报工作,指导推荐李付晓成功入选第七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卞华、张刚等11人成功入选“中原英才计划”;逢年过节,市委主要领导专程登门慰问优秀专家代表;组织201名第七届南阳市拔尖人才进行健康体检。
经济保障到位,筑牢安身之本。我市组建1亿元的市人才发展基金,开展“人才投”,全面加强对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在全省率先开展“人才贷”“人才险”等业务,设立5000万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贷款增信风险补偿资金池,通过中国银行南阳分行、光大银行南阳分行两家银行放大10倍,为人才企业提供总额度不超过5亿元的纯信用贷款,对人才企业购买的“人才险”给予适当补贴。去年全市完成建设人才公寓项目35个8323套,建设青年人才驿站13家,为来宛就业创业、实习见习的青年人才提供不少于1600张床位的免费住宿。
培养支持到位,铺好安业之路。制定《南阳市引进优秀人才管理培养办法》《南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支持办法》等,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对获得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发放“诸葛英才卡”,协调教育、卫健、文旅、交通等部门为高层次人才定制高品质公共服务。成立市人才服务中心,设置“诸葛小管家”专席,为各类人才提供“保姆式”精准专属服务。建成“诸葛英才线上智慧服务平台”,全方位打造人才、政策、企业互通互联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为营造识才爱才敬才重才氛围,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表彰大会,评选表彰10名南阳市第七届“人才回归创新创业之星”,发挥优秀人才的典型带动作用。
海纳百川,汇聚英才。如今的南阳大地,各类人才逐渐融入城市血脉、扎根城市热土,在这里施展才华,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迎老乡)广栽梧桐终成荫 ——我市持续推进招才引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