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编者按: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了中央党校90年历史成就和光辉业绩,全面深刻阐述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科学回答了做好党校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将之转化为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的强大动力,本版刊发专家学者文章进行论述阐释。
1.在新征程上奋力开创党校事业新局面
贾志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科学回答了做好党校工作的重大问题,清晰擘画了党校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是指引新征程党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坚持政治站位。党校的政治站位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扣党之所需、扬自身优势。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党校姓党,自觉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独特价值。党校的独特价值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职能给出的精准定位,是党校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开创新征程新局面的根本指南。坚持独特价值必须把握“为党”这个根本。党校是党直接办的学校,是党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党校教师是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育才”是“为党”,“献策”也是“为党”。必须始终做到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
坚持严以治校。党校是党的窗口,必须风清气正。全面从严治党体现在党校工作中就是从严治校,要化为具体的制度和举措,贯穿于党校教学、科研、宣传、管理等各项工作、各个环节;要通过从严治校体现出不正之风的“净化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展现使命担当,彰显自身独特价值。
坚持质量立校。办学质量是党校安身立命之本。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问题、学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聚焦“党之大计”“国之大者”“民之所盼”,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要加强学理阐释,深刻揭示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领导干部认识事物、把握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名师团队;根据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的特点和要求,创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教师学员走出党校小课堂,融进社会大课堂;聚焦理论修养和能力提升,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坚持全党办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党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新时代新征程,需要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全党办党校,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党校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全党办党校的要求,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党校事业新局面,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为人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坚守红色学府政治方向
韦文珂
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初心是党校不断奋斗的根本动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八个字,是党校的独特价值和鲜明特色,也是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和作用发挥的根本遵循。
坚守党校初心,要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新时代践行党校初心,要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红色学府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准定位,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宣传好党的主张、阐释好党的理论、传播好党的声音,切实担当起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作用的职责。
坚守党校初心,要充分彰显“为党育才”的独特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紧扣“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这一原则,高举伟大旗帜、聚焦主责主业,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要抓紧抓实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让领导干部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同时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扣地方发展需要,以更加丰富、灵活、务实的形式,组织专业化能力培训,全面提升领导干部能力水平。让领导干部在学深悟透中涵养智慧、锤炼本领,做到脑子里有思路、眼睛里有问题、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坚守党校初心,要切实做好“为党献策”的大学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为党献策,就是要遵循“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深层次变革。党校要深刻把握时代走向、直面时代问题,紧扣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前沿问题,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焦干部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分忧解难,努力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更多高质量成果。
3.做好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工作
王晓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党校的定位、主业主责,为做好新时代党校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划出了重点。
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党校干部培训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贯通时代性的特点,抓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在讲全讲准、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见成效,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提供理论支撑。要灵活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用理论剖解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学理阐释和实践解读,把理论讲彻底,把思想讲鲜活,夯实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的理论基础,帮助领导干部准确把握深刻内涵,自觉领会精神实质。
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改革发展稳定面对的困难是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任何理论都是在认识和解答时代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校教学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学员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学理阐释和实践解读,把党的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等问题讲全讲准讲深讲透。在掌握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干部专业化能力的教育培训。聚焦党员领导干部履职需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通过学习世界宏观、国内行业和本地产业等系列课程,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同时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不断提高干部专业化水平,更好胜任工作所需。
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核心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因此,抓好党性教育是破解主客观两个世界转化疑惑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在党性教育中要注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党校在开展党性教育培训中还要注意结合新时代干部学习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多运用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把疑惑转换为场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抓好党性教育,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帮助领导干部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
4.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
宋锐
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胜任领导工作”。这既是在新征程上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党校培训工作提出的更高标准。
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是新征程上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其中,既有美西方的极限施压,也有新冠疫情后经济快速恢复的挑战,以及深水区改革的利益博弈等。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的原因所在。因此,不断加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践行党的中心任务的根本保证。
具备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是新征程上领导干部提升本领能力的根本要求。新征程上,广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准确运用斗争规律,不断提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能力和水平。要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清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领航的明灯,也是强大的武器,要学深悟透,真学真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才能临大风大浪而不惧,于激流险滩而不惊,处纷繁复杂而不乱。要发扬“四敢”精神,真正做到“干部敢为”,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打磨好斗争意志这把“精神利刃”,既能担得稳担子,也能抗得起压力,百折不挠,勇毅前行。还要始终保持本领恐慌,养成终身学习力、增进知识续航力,以书本为师、以实践为师、以群众为师,把学历变为阅历,把知识变成方法,提升化解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本领能力。
养成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是新征程上党校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要求。党的事业兴旺发达,需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党校责任重大,责无旁贷。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校为党育才的独特价值、为党献策的重要功能,在认真做好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同时,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推进“十大战略”深度融入党校主业主责,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为南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党校智慧和力量。
5.为党守好意识形态前沿阵地
尚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必须掌握在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党校姓党,为党守好意识形态前沿阵地,不仅是党校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前提,更是践行党校初心,为党育真才、献良策的重要基础。
要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以宣讲凝心聚力,用理论武装思想,把党的创新理论构筑成新时代“思想长城”的重要职责。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者,要充分发挥党校理论宣讲的主渠道和主力军作用,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干部培训和社会宣讲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者,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作用,提高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能力。
要当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不断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职责。当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要强化政治意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开展教学、科研、资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更好发挥党校的思想看齐和政治对标作用,把党校建设成为高举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地。当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要强化阵地意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新风尚的指导思想,更好发挥党校独特的政治宣传优势和舆论引导、思想引领作用,把党校建设成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主阵地。
要当好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重要职责。当好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要主动分析研判,保持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持续性关注,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分析意识形态领域新问题,研判社会思潮新动向的有力武器,使党校成为党掌握意识形态形势的风向标和人民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指南针。当好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要勇于发声亮剑,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激流中亮明党校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净化“噪音”“杂音”,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在批判错误,凝聚共识中引领社会思潮。
6.发挥“净化器”“大熔炉”“风向标”作用
闫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这既为新时代党校坚守党校初心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从严治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树“浩然正气、驰而不息”的学习之风,使党校成为不正之风的“净化器”。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应成为扫除歪风邪气的清洁器。打造不正之风“净化器”,要求党校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从自身严起、从自身硬起,既要实现言传而身教,更要追求不令而自行,充分发挥党校人形表影附的表率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用好案例教学、经验交流、深刻剖析不正之风典型案例,总结破解之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其危害、挖掘其根源、防患于未然,自觉做良好风气的践行者、传播者、示范者,进而达到全党净化思想和行为的目的。
树“内正其心,外正其行”的朴素之风,使党校成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党校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应成为淬炼干部思想的容纳器。燃旺党性锻炼“大熔炉”,要求党校将加强学员党性教育作为自己的主业、主课、主责,将这份党赋予的光荣使命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坚持党校的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定坚持党性原则、自觉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以帮助学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准思想之舵、砥砺对党忠诚为己任,教育引导学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树“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清朗之风,使党校成为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党校是观察党风的重要窗口,应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指示器。高扬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要求党校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结合起来,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聚焦教师和学员两个主体,把严的主基调体现到学员和教职工日常管理监督中,敢于较真,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着力实现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贯通协同、一贯到底,推动各类主体形成从严治校合力。
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校责无旁贷的使命。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净化器”“大熔炉”“风向标”作用,以学习之风充实底气、以朴素之风淬炼志气、以清朗之风凝聚正气,以良好的校风和政治生态为党校工作取得更大进步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