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出发展加速度
本报记者任华裔
2月28日,位于我市的中光学集团光学薄膜元器件生产线上,工人王艳秋正在测试微显示投影核心光学器件——合色棱镜,随后将发往日本、东南亚等国外地区。该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采用自主研发的大角度偏振镀膜等先进光学薄膜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国际领先。集团深耕细作光电行业,带动全市300余家光电企业协同发展,南阳成为世界最大的光学零部件制造中心呼之欲出。
“南阳有好肉、好面、好菜、好水,我们将勇于创新,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专家院士合作,全力打造中国预制菜产业高地。”这是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君庚的新选择。就在去年,我市引进许为钢院士团队,成立想念集团许为钢院士工作站,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食品用小麦育种实现迭代创新,做大做强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而在高新区南阳防爆产业园三期项目工地,施工正酣,要不了多久,这里将成为国内领先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基地。
……
一组有“形”数据见证南阳抢占科技赛道、振兴崛起之“势”:2022年,新建省院士工作站3家,居全省第一;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迸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速居全省首位;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81.23%,居全省第三;财政科技支出达16.9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67.83亿元,居全省第三,“卡脖子”难题相继破解,光电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链群逐步挺起经济脊梁。
领跑的企业、出彩的成绩,是我市聚力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高效打造更具影响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生动实践。
高位谋篇吹响号角,构筑多维化一流创新生态。市委书记、市长挂帅南阳市科技创新推动发展委员会,将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宛、人才强市战略定为“十大战略”之首,把开展“创新创业行动”放于“十大行动”紧要位置,以上率下;科技、教育、金融等部门,联合作战。对表国家、省相关政策,制定出台《南阳市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宛人才强市战略工作方案》《南阳市建设制造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实施方案》等,明确路径。
蓝图绘就,需要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撑。我市深入实施“诸葛英才计划2.0”,建立“1+1+N”人才政策体系,强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支持。聚焦产才融合,建设“院士小镇”,举办院士专家恳谈会,成功引进许为钢、谯仕彦、王占国院士团队,“院士+”经济布局雏形初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获批国家、省引智项目4项、省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资助项目1项。举办优秀人才引进、重点产业链引才等活动,引进各类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8800余人。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199名,组建13个服务团,实现科技服务全覆盖。
如何为各类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空间?高水平创新平台是关键。挂牌成立中科南阳算力研究院、南阳市仲景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等,新增47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0家市工程技术中心、16家重点实验室,新建5家中原学者工作站、1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数量均为全省第一。依托中光学集团先后成立省科学院南阳光电研究所、先进光学与功能镀膜中试基地和东方光微研究院,有效凝聚高水平创新人才,攻占数字光电技术制高点。牧原集团与西湖大学合作共建合成生物研究院,南阳师范学院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南水北调元宇宙研究中心和南阳网络安全研究院,打造合成生物和水生态等“硬核”科技力量,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9%。
只有栽下的“梧桐”根深叶茂,才能引得“凤凰”竞相栖居。我市持续加码改革,厚植营商沃土。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研究起草《南阳市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实施方案》,学习发达地区经验,释放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开展重大创新项目竞争择优、定向委托等遴选方式,满足各类创新主体需求。探索行业主管部门“一揽子授权”管理制度,充分赋予科研事业单位自主权。建立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机制,全市科技型企业共获得河南省“科技贷”支持60笔、2.7亿元,企业数量和额度均居全省第一方阵。建成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金投贷险”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建设8323套人才公寓、15家青年人才驿站,开展人才分类认定,定制优质服务,让“近悦远来”成为招贤纳士的“标配”。高新技术企业达49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653家,同比分别增长41%、248%;中关村e谷、南阳创业大街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动能澎湃。
与此同时,产业链培育作为发展壮大经济的龙头,我市围绕“5+N”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聚焦21个产业链,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57项、科技经费近7000万元,攻坚技术高地。数字光电产业获得省级科技研发联合基金(产业类)支持,南阳成为全省产业研发联合基金首批5个试点市之一。中光学集团“河南省数字光电创新联合体”获省科技厅批复,成为首批12个创新联合体之一;牧原食品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河南省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居全省第二。大容量高速电机、超特高压压敏陶瓷材料等科技成果有力提升了全市装备制造、光电等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龙头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日益凸显。
好风凭借力,潮头逐浪高。迈步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扛起在全省“挑大梁、当先锋”的使命担当,南阳上下倍道兼程谋创新、奋勇搏击拼经济,在建设全国、全省重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征程中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