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拼经济 奋力实现“开门红”
本报记者王鸿洋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行走在南阳各地,处处都是抢工期、赶进度的火热场景——
总投资59.1亿元的南阳电厂二期施工正酣;
唐白河复航工程新野水台子枢纽项目加速推进;
医圣祠文化园项目主体建筑一天一个新高度;
……
新春伊始,全力以赴“拼经济、拼发展”的号角就在南阳吹响,项目建设日新月异,“黄金政策”相继出台,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奋力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
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在南阳举行,主会场设于此,正因南阳项目建设交出的出彩答卷:“三个一批”项目个数、规模和“三率”(即签约落地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方阵。活动当天,33个纳入“签约一批”的项目,投资总额819.35亿元;“开工一批”项目78个,总投资1604.6亿元;“投产一批”项目117个,总投资1001亿元。投资约150亿元的航空产业示范区项目、计划投资120亿元牧原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05亿元的年产60万吨工业纯碱及系列化工产品项目等一个个“含金量”高、“含新量”多、“含绿量”足的大项目、好项目如约落地南阳。
一张张亮眼“成绩单”的背后,彰显了全市上下抓项目、强招引、优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由市委书记担任主任,市长、市委副书记等任副主任,高规格成立市委优化营商环境委员会,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市党政考察团赴北京等先进地区,主动考察对接,打好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以商招商和全员招商“组合拳”;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践行“大事必躬亲,难事必躬行”,入企业、下工地,听意见、解难题,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
辛勤付出争朝夕,捷报连连传佳音。2月份,我市新签约项目137个,投资总额89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3个,30亿元以上项目4个。3月1日,内乡招商引资再传喜讯,投资百亿元的“桃花源(青杠树)抽水蓄能项目”成功签约,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35亿千瓦时“绿电”。
如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搏精神,投身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等主战场、主阵地,南阳各地呈现出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大小项目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地方经济长周期持续发展的先导性、引领性力量。前不久,一场房产展示交易会充分显示了我市群众巨大的消费潜力。
“新年喜添丁,我们正考虑换个大点的房子,这次房产展会由媒体、政府部门共同参与,老百姓不仅买着放心,还能享受购房补贴!”在市2023年新春房产展示交易会上,市民王浩高兴地说道。此次房产展示交易会不仅吸引了群众眼球,也掀起住房消费热潮,短短5天时间,累计成交房产470余套。
为促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市政府印发了《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以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新举措激发市民消费活力,同时出台多项惠民政策,加大在购房、汽车、家电、文旅、演艺等方面支持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内需、促消费,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强劲复苏。
涌动的消费热,升腾的精气神,折射出南阳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南阳全域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938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全市重点商圈监测客流超200万人次;市政府发放的“惠享南都”系列消费券,已带动交易金额9666万元,带动比高达1∶17.7。
汽笛声声,班列轰鸣。2月27日,满载货物和机械装备的中欧班列(中豫号)从南阳车务段缓缓驶出,一路向北驶往万里之外的俄罗斯,“钢铁驼队”将翻山越水穿戈壁,实现中欧跨越大陆的“握手”。
外贸向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保稳提质也是南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狠抓市场主体培育,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达489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全市100余家外贸企业以线上线下、代参展等多种方式参加境外展会活动,目前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就有142个。去年,南阳外贸进出口总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57.8%,进出口总值居全省第四位,进出口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人勤春早,东风浩荡。南阳正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四敢”精神,以“开门红”促“季季红”、保“全年红”,力争以南阳一域出彩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