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综述)播下一颗种 收获满城爱 ——我市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走笔
作者:  陈琼


  本报记者陈琼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在南阳大地,活跃着一个群体,他们身穿红马甲,在大街小巷、车站、景区等场所,为群众服务,成为春天里的一道风景线。


  在南阳大地,行动着一群团队,他们利用专长,在常态化文明创建、平安建设、医疗卫生、法律援助、关爱留守儿童等领域,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袭红马甲,一颗火热心,他们就是那一抹亮眼的“志愿红”,以爱的名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让“文明之花”在南阳常开不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南阳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与时俱进,积极拓展学雷锋志愿活动内容,狠抓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志愿者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及有效性不断增强,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打造品牌

  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


  “请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了再过马路。”上下班高峰期,志愿者善意的提醒,让繁忙的交通井然有序;


  “欢迎来到南阳,有什么可以帮您的?”高铁站出入口,志愿者亲切的问候,让乘车的旅客如沐春风;


  “大娘,我们又来看您了!帮您打扫打扫卫生。”孤寡老人家中,志愿者贴心的关怀,让老人的心里倍感温暖……


  文明实践,花开满园。行走在南阳的大街小巷,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而以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市将志愿服务作为学雷锋活动的载体,通过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有效壮大队伍,真正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向深入。成立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推动形成文明委牵头、部门相互协作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成立市志愿服务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全市志愿服务发展规划和年度志愿服务活动安排,把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各级文明创建和各县市区年度工作考评内容。不断健全的工作机构为我市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水平,我市依托省文明办在南阳师院设立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培训志愿服务骨干和志愿者组织能力,并成立南阳志愿服务学院,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骨干的培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数据显示,全市累计组织各级各类培训活动500余场次,培训人员5万人次,志愿服务组织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先后在全市培育和推广了“我来讲文明”文明实践、“小巷课堂”理论宣讲、“植艺”留守儿童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邓州编外雷锋团、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南阳义工联等一批社会志愿服务金牌组织,以及全国最美志愿者梁海磊、李相岑、杜海龙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志愿者,在全市掀起了争当志愿者、争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眼下,我市的志愿服务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党员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科普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全市注册的志愿服务团体5400多个、志愿者158.2万人,如千帆竞发般活跃在各处。


  搭建平台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卧龙区财政局组织机关120余名党员干部到红庙路开展城市清洁行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宛城区慈善总会组织志愿者到乐如家服务中心,为老人们送去暖心服务与关怀……


  或扶贫济困、敬老助残,或保护环境、疏导交通,或服务节会、引导游客……形式多样的便民惠民活动,离不开一个好的平台。我市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城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坚持文明实践中心与志愿服务中心建设同步,通过报告会、微党课、座谈会、文艺演出等形式,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7个文明实践中心、253个文明实践所、4814个文明实践站,实现了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


  好的平台离不开好的活动。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作用,我市紧贴社区特点,针对群众需求,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市文明办号召全市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和志愿服务组织等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24万余人次,服务群众100余万人。


  ——各县市区组织开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等创新宣传活动,邀请时代楷模张玉滚、全国道德模范李相岑等优秀志愿者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下基层、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等系列活动,组织各级宣讲志愿服务队伍、文艺志愿服务队伍直达社区、工厂、农村、广场、游园等。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万余场次,专题报告60余场。


  ——根据现阶段疫情防控形势,市文明办安排部署各级医疗志愿服务队以高龄独居老人、残疾人、患病人员等特殊群体为重点,主动上门走访,开展精准提供急需药品、转诊送医、心理安抚、物资代购、急事代办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5000余场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6万余人次,受益群众50余万人。


  ——市文明办联合公安交警支队、应急管理局共同制定方案,安排部署各级文明单位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节日期间在公园、庙会、集市、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志愿者协助维护秩序。节日期间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20余万人次,服务群众100余万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又一个镜头,组成了南阳最温暖的志愿红;一名又一名志愿者,将自己的爱心播撒在南阳每个角落。随着一个个志愿服务平台建立、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南阳人民心中不断生根发芽。


  完善机制

  志愿服务扎实有效


  2月21日,邓州市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月启动仪式,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


  “中国第一雷锋城”邓州共注册志愿者26万余人、志愿服务团体近1200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3800余个,志愿服务总时长180多万小时,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1个、河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6个。这是南阳扎实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缩影。


  在南阳,不论是城市的街头巷尾,还是农村的广阔天地,都有红马甲、小红帽的身影,在全社会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


  为促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扎实有效,我市制定年度志愿服务活动计划,统一部署、系统安排、协调推进,将志愿服务融入文明实践,融入日常生活。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我来讲文明”“助力巩固脱贫攻坚”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助力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组织志愿者进社区关爱困难群体、清洁家园行动、参与文明交通、参与社会治理等系列活动,志愿者已成为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一支重要力量;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推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活动,如春节期间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学雷锋日的“文明实践周”等活动。去年以来,定期设计推出“我来讲文明”、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区关爱、疫情防控等200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了供给和需求精准对接,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万多场次,受益群众达100多万人次。


  同时,不断完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先后下发了《关于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引导市民群众戴口罩文明劝导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等,安排部署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开展了“践行二十大精神疫情防控我行动”“党建引领防疫有我”“先进典型在行动,疫情防控必有我”“疫情送温暖爱心一帮一”“慰问一线防疫工作者”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去年以来,全市各级文明单位、村镇、校园、家庭、社会组织等5200多支队伍,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人数40多万人。


  伴随着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完善,我市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志愿服务典型不断涌现。我市建立以精神奖励为主的褒奖激励机制,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对优秀志愿者给予适当礼遇,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去年以来,全市表彰市级志愿服务典型605个,获得省表彰志愿服务典型49个。自2018年以来,荣获全国志愿服务先进典型6个,荣获省级志愿服务先进典型161个。表彰市级志愿服务先进典型1209个,帮扶慰问生活困难的志愿者25人次。


  用行动传递真情,用奉献书写大爱,用双手传播时代正能量,这是志愿者的风采所在。如今,这一片动人的“马甲红”,红遍南阳,红得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