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领导安排采访报道)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邓州“编外雷锋团”唱响新时代之歌
作者:  于欢


  本报记者于欢


  当我们看到好人时,会想起他;当我们做好事时,会成为他!他,就是雷锋!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倏忽一甲子,少年变白头,“雷锋”在人们心中却从未老去!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时代,呼唤雷锋。时代,需要雷锋。


  近年来,我们愈发真切地看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8个营、17个直属连排(队)、2.2万余名成员的全国最大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邓州“编外雷锋团”,自1997年4月成立至今,星火燎原,感召着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学雷锋。


  2月24日,记者赶赴邓州走近邓州“编外雷锋团”,用心去感受雷锋从未离开过的这些人、这些事、这些城。


  一个个人的成长

  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涵养


  “今天的班会主题是如何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2月24日下午,24岁的邓州市文渠镇聂营小学老师屈迪照例举行每周一次的班会。从3年前大学毕业返回家乡任教,这名曾经的“编外雷锋团”“三八”雷锋班的帮扶对象,终于实现了小时候“长大了,要像你们一样学雷锋帮助他人”的誓言,他在乡村学校传播真善美,深受学生追捧。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选择从大城市返回寂寥乡村教学的。记者问起是否后悔这种抉择,这名由于父亲早亡、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年轻人一脸坚毅:“一点儿也不后悔,要不是三八雷锋班的阿姨们长达8年无微不至的帮助,哪有我的今天。我要扎根家乡,用自己的努力,帮更多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


  善行善举终会开出灿烂的果实,经过老一辈数十载的不懈传承,雷锋精神在如屈迪一样的青年一代竞相绽放。当下,邓州“编外雷锋团”已经成为南阳人侠肝义胆、急公好义、拼搏奉献的精神名片——


  “编外雷锋团”义工营杨满在湖北宜城出差,当路过一湖畔时看到有人落水,他义无反顾地跳入冰凉的湖水中将一名女孩救了上来,现场救人的场景被群众拍照转发朋友圈,在湖北、河南两地引起了广泛关注,湖北省宜城市专门为其表彰开会,授予其“楚都楷模·好人榜”和“宜城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编外雷锋团”邓州市市场监管营王泽军听到邻居家中失火求救,得知屋内还有一名70多岁中风老人后,立即找来锤子把房间窗户砸开,排烟通风、提水灭火,全然不顾早已受伤流血的双手。消防部门专门送来了感谢信,表扬其见义勇为的高尚行为……


  岁月如水,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接过接力棒的新“雷锋”们,让雷锋精神经久不衰、代代传承。记者了解到,仅在2022年,该市就涌现出46名学雷锋标兵个人以及500名先进个人。至目前,该市共有注册志愿者26.2万人,志愿服务团队1190多个,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1个,河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6个,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优秀”先进典型115个,1人当选“感动中国人物”,1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一个个行业的发展

  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


  学习雷锋,是否能为现代企业的创新发展助力?


  2月24日,尝到将雷锋精神融入企业文化红利的的天昌公司南阳复烤厂厂长冯学,面对记者感慨不已,从三年前一个破败的小厂,变成三年间累计纳税千万的企业,“我们就是依靠雷锋精神凝神聚气,倡导在平凡的工作中,尽心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完成每一个任务,一点一滴去奉献。”


  在雷锋干事敬业精神的引领下,该厂以雷锋精神凝聚干事创业合力,从参观一次雷锋展览、读一本雷锋日记做起,到全厂建起学雷锋常态化、规范化考评机制,实打实全方位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整个企业焕然一新,连续两年被评为南阳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也因此被邓州“编外雷锋团”授予全国唯一的“雷锋工厂”殊荣。企业发展好了,反哺社会时充满着“力量”,该公司积极参与各种爱心公益活动,形成良好的雷锋精神模范引领带动态势。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热潮中,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能。


  就拿邓州“编外雷锋团”电力营实施“雷锋工程”来讲,该企业通过“一片情”的安全生产、“一颗钉”的理念学习、“一股绳”的团队建设、“一团火”的公益行动等主题实践,实现了学雷锋行动覆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像雷锋那样做人,像雷锋那样做事”蔚然成风,创造出令行业称赞的“邓州速度”,为民服务的事迹多次被央媒关注报道。


  企业发展好了,反哺社会时充满着“力量”,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各种爱心公益活动,形成良好的雷锋精神模范引领带动态势。


  今年年初,当地菜农蔬菜滞销。众多企业纷纷参与,将抢购来的爱心蔬菜免费送到敬老院、环卫部门等地方,在为菜农纾困解难的同时,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新鲜的“暖心菜”;当地的荣冠酒业雷锋连则在新年伊始,通过务工、产业发展等形式,为2000余名群众送去了就业机会……


  “学雷锋,是不需要任何条件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岗位都可以学雷锋。只要你想、你有心、你愿意,从身边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随时随地都可以做贡献。”正如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所言,把本职岗位作为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实践平台,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继而带动企业的精神与物质文明以及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已成为各行业的发展共识。


  当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精神被世人竞相追逐时,这肯定是一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沃土。


  文明城市的美好未来

  需要信念如磐的雷锋精神


  为什么身边的活雷锋如此之多?


  采访中,来自巾帼雷锋营王洋分享的亲身经历或许能给出答案:几年前的某个夏夜,她开车回家时,前轮不慎卡在河边的土坑中,随后七八个明显是醉酒后的青年围上来。“刚开始我还真有点儿害怕,没想到几个人一番商量后,竟然一起使劲将车头从土坑中抬出来了”,颇感意外的王洋感动不已,她再三感谢并询问年轻人们的名字,这群年轻人在夜幕中留下“俺们都是活雷锋”的欢笑声后离去。


  在邓州市的市井百姓眼中,如果能在家中悬挂一幅由编外雷锋团授予“雷锋家庭”的牌匾,那将是一件令人侧目的至上荣誉。据介绍,从2019年至今,仅仅有48个年龄获得此殊荣。今天,学习雷锋好榜样,被代代相传;雷锋精神,早已蜕变为这座城市独特的城市特质。


  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导、年终有总结的紧密组织架构,让经过雷锋团淬火的耄耋老翁或年轻后辈,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捍卫真、建设者、促进者、引领者。


  雷锋有魅力,城市有希望。


  从义工营、吧友营、春雷营、薪火营等志愿者雷锋营,到出租车营、厨师营、移动营、房管营、交警营等各行业雷锋营,从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孝老爱亲、助残养孤到岗位奉献、创业发展、科技攻关等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各个领域,编外雷锋团的成员们聚是一团火,撒做满天星,可谓是一个人影响着一群人,一群人影响着一座城,座座城里有“雷锋”。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与奉献,编外雷锋团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邓州也被誉为中国雷锋第一城。


  近年来,从政府褒扬到社会帮扶,从舆论支持到权利维护,善行和好人总能感受到“德不孤,必有邻”;从一个雷锋到一群“雷锋”,再到一支支雷锋队伍,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向善向上的社会风尚深入人心。


  放眼望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雷锋”的身影,不仅在邓州、还在南阳盆地的绿水青山间。


  采访临近结束,编外雷锋团通过本报发出倡议:希冀每名成员、每一个南阳人都“化身”为一颗学习雷锋的种子,在所在的平凡岗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散发无与伦比的道德感召力。


三八雷锋班走乡串户送温暖

IMG_5436.JPG


电力营“雷锋”助力三农发展

IMG20221031164545.jpg


为三农发展保驾护航

IMG202210311653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