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发头题)创出发展加速度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亮点点击
作者:  任华裔

  (拟发头题)创出发展加速度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亮点点击


  本报记者任华裔


  在位于中光学集团旗下的河南镀邦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技术人员正加紧生产手机背板。


  以重大装备、关键材料、核心器件等为主攻方向,发力科技创新,中光学集团“啃”下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自主关键技术,实现了与世界一流光电信息企业的并肩同步,成为南阳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一组有“形”数字见证我市科技创新发展之“势”:2022年,新建河南省院士工作站3家,全市院士工作站达5家;各类创新主体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49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653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81.23%;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达16.9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67.83亿元,增速52%,我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市科技局被人力资源保障部、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亮眼“成绩单”背后,折射出南阳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向创新要效益,以科技促发展,不断提升创新服务体系效能,切实发挥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流生态多维化。市委高规格召开全市教育科技人才大会暨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宛、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发挥市科技创新推动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能,进一步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产业、金融协同,有力推动科技创新重大任务开花结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出台《南阳市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宛人才强市战略工作方案》等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为全市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推进跨越发展确定了规划书和路线图。


  平台建设动力足。天冠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加快推进。中科南阳算力研究院、南阳药用植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先后挂牌成立。与上海交大魏冬青教授团队合作,成立南阳市仲景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社旗华牧“伏牛山道地中药材精深加工战略联盟”获批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增47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0家市工程技术中心、16家重点实验室,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9%。


  创新创业活力涌。强化创新主体能力培育,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获批省创新龙头企业8家、“瞪羚”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分别增长41%、248%,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速全省第一。各类创新载体蓬勃发展,中关村e谷、南阳创业大街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众创空间,新增3家省级双创载体、17家省星创天地。


  技术攻关成效高。聚焦全市21个产业链,以技术需求为重点,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57项、科技经费近7000万元。省、市重大科技专项接连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有力提升了全市装备制造、光电等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队伍提升大。成功引进许为钢、谯仕彦、王占国院士团队,“院士+”经济布局初现雏形。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获批国家、省引智项目4项、省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资助项目1项。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199名,组建13个服务团,实现科技服务全覆盖。


  体制改革环境优。探索行业主管部门“一揽子授权”管理制度,充分赋予科研事业单位自主权。优化重大创新项目遴选方式,满足各类创新主体需求。提高服务质效,在全市重点科室“群众评”活动中名列前茅。建立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机制,畅通融资渠道,2022年我市科技型企业共获得省“科技贷”支持60笔、2.7亿元,获得“科技贷”企业数量和额度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风清气正氛围浓。市科技局持续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把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水平,持续推进作风转变。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当好企业创新发展的“贴心服务员”。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着眼未来,我市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布局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效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科技“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