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卧龙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总投资165亿元的豫资海元•南阳城市产业综合体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在化纤厂区域安置房建设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投资30亿元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正在拔地而起……
春风拂面,走在卧龙大地,到处涌动着发展进取的蓬勃活力。“拼”是2023年新年伊始卧龙发展的关键字。卧龙区拿出起步就冲刺、开局就决战的“拼”劲,聚力聚焦“建强副中心,卧龙成高峰”这一主线,深入实施“七大工程”,冲刺一季度,开足马力搞建设,全力以赴拼经济,奋力实现“开门红”。
战略为“纲”,聚焦聚力七大工程拼经济。1月28日,卧龙区总投资100.7亿元的16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以项目建设实效冲刺“开门红”。这批项目的建设将为卧龙区主导产业壮大、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民生持续改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该区委经济工作会上提出深入实施优化环境“春雨工程”、工业经济“壮骨工程”、招商引资“栽树工程”、 城市更新“换颜工程”、商贸物流“引流工程”、枢纽经济“聚流工程”、民生保障“强基工程”七大工程,加快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奋力建设宜业宜居宜学宜游宜创宜养“六宜”现代化城区。这是在原有“六大工程”基础之上,围绕南阳入选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该区积极打造“南阳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片区承载地”这一目标,提出新增大力实施枢纽经济“聚流工程”。 该区正以“七大工程”战略框架为指引,凝聚各方共识,把思想统一到深入实施七大工程上来,高质量推动各项工程重点工作落地落实,为实现卧龙成高峰指明了发展路径。
项目为“王”,支撑七大工程起高峰。该区始终秉持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围着项目转、要素跟着项目走,以招商引项目、以项目促发展,用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支撑起七大工程成高峰。对标南阳新一轮城市建设十大工程、携河发展战略和西部城区规划建设,该区实施城市更新“换颜工程”,谋划包装了十大片区60多个改造项目,辐射71.2平方公里,总投资额达335.5亿元,奋力打造一批城市新地标、新商圈、新街区。随着卧龙岗文化园、食品产业园、艾草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该区已初步形成了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产、智能制造装备等七大产业链,中欧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等八大园区,着力培育打造牧原生猪、绿色食品、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新型建材、循环经济“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2023年,卧龙区将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中部地区“五大战区”,瞄准三类“500强”和行业龙头,统筹用好驻地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园区招商、标准化厂房招商等措施,力争全年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其中投资额5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2个,投资10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个,工业项目比重不低于70%,先进制造业项目比重不低于30%,力争进入南阳市第一方阵。
服务为“要”,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强保障。深入推进七大工程是卧龙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大力实施优化环境“春雨工程”,打造“六最”营商环境。该区将以“观念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以目前正在开展“知荣辱、高站位、争先锋”大讨论 活动为推动,全力 唱响“拼发展”主旋律。在提高服务效率上发力,健全“承诺制+标准地”“弹性出让”、容缺办理等制度,用一块“标准地”,帮助企业实现“事项全承诺、拿地即开工”,加快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落实局长坐办事窗口制度,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一件事一次办”。在要素保障上聚焦发力。强化空间保障。按照高效生态经济先行区的发展定位,加快编制总体规划、重要区域修建性详规,最大限度将重点片区、园区、廊道、项目、设施等纳入城市空间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加快国有平台转型壮大,用足用活金融工具,为卧龙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全媒体记者陈向革 王松林 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