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温宪 张玲 文/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民生暖。春节过后正月也近尾声,年味渐行渐远,一些回家过年的灵活务工人员也陆续返回了我市城区,位于市仲景路的宛城区魏公桥零工市场人流开始“升温”。
昨日清晨,该市场内外已是熙熙攘攘,早起的灵活务工人员已经开始在这里“蹲活”,前来招工的也络绎不绝。
现场直击
零工市场内外一片繁忙
站着的,坐着的;手举工牌的,手拿工具挎包的;背着满满一包工具的……早上八时的宛城区零工市场内外,早已聚集了大量的打工人,他们将在这里开启“打零工”的一天。
走进零工市场内,桌椅、饮水机、电脑、打印机等设施一应俱全。工作人员积极与企业和群众对接,建立起零工求职台账和用工需求台账,并通过大屏幕等多媒体平台广泛发布零工、兼职及招聘等各类灵活就业供需信息,方便招工企业和就业群众双向快捷选择。
“来这里,只要说出自己的就业意向和基本要求,工作人员很快就能给你找到几个就业岗位,供自己选择,而且还会给你提供很好的意见建议,服务周到,非常暖心。”市民李永朝说,“省去了到处乱跑,到处乱撞的麻烦。”“岗位多,选择的余地大,非常快捷方便。”春节过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老家邓州市的王保理来到零工市场,不一会,就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他感激地说,“非常感谢政府搭建的零工市场平台,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
“灵活务工人员来市场咨询和找工作时,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年龄、工作经历等自身情况,筛选出符合他们条件的工作岗位,并与用工方沟通,保障零工的报酬等合法权益。”宛城区零工市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同时,我们每天都会通过市场内的大屏幕将更多的岗位信息提供给求职者。”
吃苦肯干
一年也能攒下六七万元
戴着红色安全帽,拿着工具包,来自卧龙区英庄镇的农民李延宝,早上6点多就出门了。“昨天没找上活儿,今天暖和,早点出来碰碰运气。”在李延宝周围,聚集着几十位同样等活儿的农民工,有男有女,大家三三两两,嘴里交流着最近的行情,眼睛却关注着来往的行人和车辆,一旦发现前来招工的人员或车辆,就快步围上去自荐。
“需要啥工,都能干!”49岁的李延宝主要干的是木工,但家里儿子到了结婚的年纪,他想着多攒些钱给孩子在市区买房结婚,只要工钱合适,打扫卫生、工地零工、装卸工、力工……他都愿干。
据李延宝介绍,去年开始,他就来这个零工市场找活儿,早上七八点是找活儿和招工的人最多的时候,一般在9点之前,一半以上的工人能找到活,一般完工后拿到当天的报酬。
“这里的工作既有打扫卫生、工地零工、维护绿化之类的杂活儿,也有刷墙、水电、贴砖、木工之类的技术活儿。杂活儿的日结工资一天100-200元不等,技术活儿则更容易拿到300-500元/天甚至更高。”李延宝这样介绍。
“去年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我基本上也没耽误干活儿,歇了大概不到两个月,一年下来省着花,也攒了六七万。”李延宝认为,干零工只要能坚持肯吃苦,肯定比在厂里上班挣得多。
与时俱进
线上找活儿线下蹲活儿
线上平台是招工的新趋势,部分脑子灵活的零工,开始打通线上线下,提高找活儿效率。46岁的邓州市民刘春燕除了早上来这里“蹲活儿”,他的手机里还加了工友群、专门下载了招聘平台的APP,不少活儿就是从线上找到的。
采访中,刘春燕指着手机微信群里发布的几条招工信息告诉记者,在线上找工作虽然多了个渠道,但想找到靠谱儿的工作也挺不容易的。99%以上来这里找工作的务工人员都会要求日结工资,线上发布的一些工作,一般短期的工作都是完工后才给工钱,而且给出的工资也普遍偏低。
刘春燕是木工,因为干活儿利索,要价不高,在零工市场上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也经常有熟人通过电话找到他。“我去年就接了几个家装的活儿,熟人介绍的,我帮着找了2个人,我们三个人一共干了一个多礼拜,都是我提前垫钱给他们付的工资,最后因为活儿干得不错,在原本承诺4000元的基础上,又多给了500元。”刘春燕告诉记者,对零工群体而言,线上平台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大部分还是靠线下蹲活儿和熟人介绍,来这里找活儿的务工人员大部分都认为,面对面是更靠谱儿的找活儿方式。
一天150元
打零工不比开店赚得少
昨日上午,坐在宛城区零工市场内最后一排里的赵宏伟,显得有些沉默寡言。旁边的一位零工说,赵宏伟是这里的“新人”。
赵宏伟来这里打零工不到半年,此前,他在市区开了一家小餐馆,经营了三年的时间,因疫情原因在2022年初关门歇业。赵宏伟告诉记者,他家住在城郊,每天早上六点半从家里出发,来到这里等活,已经在这里“蹲守”了六天。“我现在就是来打小工,和之前开小餐馆相比,赵宏伟觉得打零工不比开店少,“年前打小工,一个月基本能赚四五千元,和开餐馆一个月的净利润差不多。”
虽然正值壮年,但40来岁的赵宏伟没打算进工厂或工地做长期工。“打零工都是日结,而且工资也比进厂赚得多。” 赵宏伟也不打算做外卖骑手、快递员等职业。“外卖骑手每天在路上骑来骑去,风险太大不安全,而且我也不会捣鼓手机,不会用那些手机软件。”
中午时分,还留在市场的人各自去吃饭了。下午,可能还有人继续蹲守。“现在疫情政策调整了,天气也暖和了,各行各业陆续开工,用工需求会越来越多,不愁没活干。”立春过后,在零工市场内外的车流人流中,蹲活的人们吹着日渐暖和的风,期盼着新活的到来。
零工向招工人员“推销”自己
找工的人一过来,零工们立马围了上来
工作人员为零工暖心送茶水
零工市场内坐满“行家里手”
大学生前来求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