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高新区: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全媒体记者陈大公 通讯员樊佳
近年来,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该区坚持把培育、发展和提升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规划布局各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并出台扶持政策,系列举措促进平台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 布局建设创新平台
高新区围绕数字光电、防爆装备、现代中医药等特色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建成了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南阳中关村智慧岛等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河南省科学院南阳光电研究所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先进光学研究院作用,加快打造南阳数字光电产业谷。利用南阳意谷、信息谷等平台载体,建成了天冠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电气防爆安全重点实验室、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阳分实验室、南阳防爆装备研究院、南阳仲景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了荣毅超院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集中解决了一批制约高新区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产出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科技支撑和服务。目前,已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省级中试基地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数字光电研究所1家。
围绕企业技术需求 提升研发建设水平
该区抢抓国家构建战略科技力量机遇,持续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引导支持各园区建设公共研发平台,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探索布局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支持防研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光学集团、卧龙防爆集团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卧龙防爆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政策资金补助。目前,全区共有研发机构169家。国家级6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6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家。
围绕“大孵化器”理念 推动孵化平台建设
为加快孵化平台建设,该区加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双创基地等建设布局,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创新资源、市场渠道、供应链等优势,高标准推动众创空间、创新联合体建设。统筹建设“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打造形成国内专业特色鲜明的孵化平台。壮大孵化育成载体。先后推动南阳高新区高技术创业中心、南阳中关村E谷软件创业基地获评国家级孵化器,南阳中关村信息谷获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南阳中关村E谷获评省级众创空间,立体孵化群体系效应逐渐显现。扩大全国孵化网络。创新打造“全国孵化+南阳加速”孵化育成模式,在北京、深圳、上海等产业高端城市建设异地孵化器3个。目前,全区共有孵化器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2家,在孵企业605家。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 构建科技服务平台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该区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依托科技大市场、信息谷、E谷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引进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为企业技术需求提供源头供给。鼓励企业购买市外先进技术,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支持创新龙头企业依托产业优势建设技术转移机构,鼓励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面向高新区需求转移高新技术成果,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南阳智造”。近年来,已建成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8家,转化科技成果1000多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