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田间传授新技术
(新春走基层)田间传授新技术
本报记者贾龙海 全媒体记者刘理政
“管道要用好的,与便宜滴管比虽然每盘多掏二三十块钱,但不容易漏水,用着省心。”1月19日,在镇平县侯集镇姜营村青旺合作社的麦田里,合作社理事长姜青旺热情地与前来参观学习的镇平县想念农场的客人介绍着经验。
去年,姜青旺在100亩最害的沙包地上试验小麦使用滴灌效果,通过滴灌带在小麦孕穗期多加一次肥水,往年亩产四五百斤的害地,亩产小麦竟然达到了500公斤。
铺上滴灌一季庄稼产量有保证。在旺青合作社的麦田里,几百亩小麦成方连片,一台配套有滴灌管铺设机械的拖拉机来回穿梭。走近一看,每趟贴地规范铺设两道迷宫式滴灌管道,麦田七八个工人紧张忙碌,他们熟练地连接管道、安装开关……今年,尝到甜头的姜青旺在县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全面推广科学种粮技术。如今,自己1800亩小麦实现了90%以上使用滴灌技术。
来参观学习的客人们通过田间察看,又听了姜青旺仔细介绍,纷纷决定在现流转的麦田先尝试90亩,秋季玉米大面积实施。
据了解,水肥一体化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与传统施肥方法相比,可节省肥料用量30%-50%,并且减少水的用量,能显著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近年来,镇平县科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种粮大户)密切合作,在生产实践中开展科技创新,探索推广“滴管水肥一体化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镇平县以农业合作社为依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使用此项技术,从瓜果蔬菜经济作物推广到玉米、小麦大田作物,面积发展到3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