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晓霞
1月11日上午,我市举行2023年春节期间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专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市卫健体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春节期间医疗救治、市场物资供应、食品安全和物价监管工作整体部署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卫健体委:
保医疗救治,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加大,我市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市卫健体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前谋划、统筹安排,多措并举坚决守住医疗救治底线,为南阳千万百姓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设置发热门诊356个,满足群众门诊就医需求
按照“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的原则,全市96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设置发热门诊;24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相对独立区域全部设置发热门诊(诊室);中心城区20个核酸检测小屋改造成发热诊疗站,分流医院发热门诊患者。
统筹医疗资源,满足群众住院就医需求
组建市级常规医疗队11支共计440人;重症医疗队共计160人,其中ICU医师40人,ICU护士120人。选派420名专家成立了呼吸、心血管、脑血管、重症等30个专业医疗服务技术保障专家组和30人的中医专家指导组,开展全市各专业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和指导,参加疑难病例会诊、重症病例救治等工作。设立定点医疗机构18家,定点医院床位数21884张,ICU床位数1687张,储备3000余名医护人员。
加大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治疗药物和试剂储备
县级医疗机构按照3个月日常使用量动态储备相关药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各种药品。截至目前,已累计储备九味清瘟饮等各种类中药药品、饮剂、饮片等14万余盒;阿兹夫定、奥司他韦等小分子抗病毒药物7万余盒;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35万余盒;指夹式脉搏血氧仪483个;抗原检测试剂10万人份。
加强中西医协同,发挥我市中医药特色优势
建立全市中西医协同救治机制,22名中医专家进入市级专家组,全面提高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能力。万余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780万人,重点服务好“一老一少一残一优抚一低保”等重点人群。组织三级医院医疗专家团队,针对特定人群分类制定对症治疗处方指引,并线上培训各类别医师1000余人次。
市商务局:
物资供应充足,“米袋子” “菜篮子”有保障
重点推进市级储备项目和产销供应,围绕米面油肉蛋奶菜等7类商品开展商业储备。目前,7家重点保供企业已完成整体储备量的96%左右。其中,米2739.8吨、面2282.8吨;5L食用油30.99万桶;3426.989吨;猪肉538.1吨、鸡蛋221.2吨、奶制品86.244万箱。
为有效应对恶劣天气对节日的影响,委托河南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储备耐储蔬菜5700吨,市级政府猪肉储备600吨,完全能满足中心城区广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加强组织领导、市场巡查、市场监测和检查督导,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敞开供应。截至目前,我市各种商品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基本稳定,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
实施市县两级重点保供企业动态管理制度,力争做到全市市场供应一盘棋,确保“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供应数量充足、质量可靠。
市市场监管局:
全力以赴,保食品安全和物价稳定
春节期间是食品消费和集中聚餐的高峰时期,也是食品安全风险集中、事故易发的敏感时段。市市场监管局把加强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作为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强化风险研判,加强问题治理,坚决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确保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强化全程监管,夯实主体责任。执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进一步压实食品生产销售单位、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自觉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强化重点监管,治理突出问题。紧盯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部、学校周边、养老机构、旅游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车站、商业聚集区等重点区域,对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大型商超、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连锁餐饮单位等重点单位,对节令食品、地方特色食品、米、面、油、肉、蛋、奶等重点品类,开展全面监督检查,严把进货关、生产关和销售关。对团圆饭、年夜饭、大型文旅活动、农村集体聚餐等聚餐行为提前介入,重点防控,防止发生聚集、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
加强抽检监测,严打违法行为。对通过监管执法、抽检检测和群众投诉举报等发现的问题,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查处到位。对于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行为,将严惩重处,并主动公开查处结果;对于涉嫌犯罪的案件,将及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加强值班值守,科学应急处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畅通12315等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和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
在市场价格监管上,该局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元旦、春节“双节”期间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紧紧围绕与群众生活、节日消费密切相关的重要民生商品、主副食品、防疫物资,以及各类服务行业经营者的价格行为,严厉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有效规范价格秩序。主要加强五个方面的监管:主要加强对米、面、粮、油、蛋肉类、酒类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监管;加强对口罩、酒精、抗病毒药物等防疫物资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加强对旅游景区景点、乘车、停车等价格行为监管;加强对公路、铁路、网约车和出租车等交通运输领域的价格监管;加强对各类商场、超市、餐饮娱乐及大型网络购物平台的价格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