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放尽放 减负增能 市委编办扎实推进放权赋权改革工作
作者:  市委编办宣传稿件

应放尽放  减负增能

市委编办扎实推进放权赋权改革工

 

放权赋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是统筹推进新发展格局下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加快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关键举措。市委编办扎实推进放权赋权改革向县(市、区)下放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21年12月8日召开的全省县域放权赋权改革推进会上,省委改革办对南阳市的放权赋权改革工作给予表扬。2022年2月9日,河南日报以《精准对接让放权更高效》为题对南阳放权赋权工作先进经验进行报道。

一、改革背景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视察时指出,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并提出了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的县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省委、省政府聚焦破除制约县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放权赋权改革为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扩大县发展自主权,推动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2021年10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新发展格局下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豫发2021〕23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省辖市要结合实际,完善充实放权事项,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代会明确提出,要积极承接放权赋权改革,扩大县级经济发展自主权,推动县域发展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动力活力更加充沛。2021年9月10日,六届市委常委会第191次会议研究部署“认真审慎研究市级下放权力,依法确定放权事项”相关工作。2021年12月29日,市委印发《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心城区振兴发展十三条意见(试行的通知宛发202128号,明确要理顺市区管理权责,加快向中心城区放权、赋权,强化区级实体权责,尽快研究出台下放审批管理权限意见。根据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精神,市委编办“推进向县(市)下放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作为激发县经济活力的突破口,积极推进“三起来”示范县放权赋权、向县域放权赋权、向南阳市中心城区放权赋权,推动放权赋权改革走深走实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为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改革做法

(一)高位启动,通力协作,为做好放权赋权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篇布局。市委高度重视,朱是西书记先后3次作出批示:2021年9月10日,朱书记主持召开六届市委常委会第191次会议,作出“认真审慎研究市级下放权力问题”的批示;2021年11月13日,朱是西书记在《南阳市放权赋权改革工作方案作出一定要做到应放尽放,解放思想,对标沿海发达城市,步子再大点”的批示;2021年12月10日,朱是西书记在《关于全省县域放权赋权改革工作推进会议主要精神和贯彻落实意见建议作出做好放权及后续工作,抓紧落实”的批示。市长王智慧、常务副市长薄学斌、组织部长李永多次听取汇报,给予具体指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全市放权赋权改革工作专班,市委改革办、市委编办、市司法局、市政数局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稳步推进放权赋权改革工作。二是印发落实指导文件。结合南阳实际印发《中共南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南阳市放权赋权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宛编〔2021〕83号),就开展放权赋权工作做出详细部署,对厘清市县两级政府职责边界、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明确三是召开全市放权赋权改革工作推进会议。2021年11月17日上午,召开全市放权赋权改革工作推进会议,传达学习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有关精神,对县市放权赋权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市县22个部门无缝对接,完成签订协议、下发文件、移交档案资料等任务。

(二)强化调研,细化标准,确保放权赋权工作平稳有序。一是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电话回访等方式,详细掌握各县(市与市直相关部门关于权限承接工作的沟通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对市直各单位按照应放尽放”的原则强化全链条放权提出明确要求。二是细化承接标准市委编办制定了赋予县(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清单赋权文件和放权赋权协议书模板,细化了权限下放工作台账和权限承接工作台账等承接标准,确保赋权事项高标准接。三是强化跟踪问效。按照王智慧市长“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放权赋权改革后续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主动做好放权及后续工作”批示精神,市委编办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市委改革办组织开展放权赋权督导检查,建立定期通报工作制度,确保赋权工作衔接顺畅、不断档、不缺位。

(三)市县联动,做好放权后续工作,确保“放得下、接得稳、用得好”。一是做好机构编制资源保障。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下沉,探索实施“减县补乡”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县级向乡镇街道下沉事业编制3036名;市级将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收回的249名事业编制跨层级下沉到乡镇街道使用,主要用于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需求,夯实基层火灾防控根基。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增加编制13名,乡镇街道编制最多的达60余名,有力保障了最基层的工作力量。二是各县(市、区)承接工作稳步推进。县(市、区)区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都成立了放权赋权改革工作专班,在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落实市放权赋权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具体抓好落实。赋予“三起来”示范县西峡县15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赋予县(市、区)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已全部承接到位,同步纳入政务服务平台。三是市直部门放权不放责。市直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好事中事后监管责任,持续加强对各县(市)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采取派驻指导、专题培训、跟班学习等方式搞好“传帮带”,截至2022年3月底,全市累计培训县(市)工作人员2789人次,并建立常态化培训培训机制。同时,积极做好放权配套工作,同步调整市、县(市)两级权责清单、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确保下放权限发挥最大作用。

三、改革成效

目前,已经赋予“三起来”示范县西峡县156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分两批赋予县(市)403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基础上,向宛城区、卧龙区下放267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向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卧龙综保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下放102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通过放权赋权改革,推进向县(市、区)下放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做到“三个到位”

(一)聚焦需求,能放尽放到位。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实施层级且基层有实际需求的权限,原则上交由县(市、区)实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设区的市行使的权限,但允许通过委托、授权等方式下放的,原则上也交由县(市、区)实施。下放权限涵盖行政审批、便民服务、资源配置(项目申报事项)、市场监管等,进一步扩大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增强地方治理能力。截止目前,各县(市、区)办件量已达到87167件。 

(二)省县直通,效率提升到位。协助各县市建立县(市、区)与省直部门直通车制度,除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仍由省辖市实施属地管理外,其他行政审批业务由县(市、区)与省有关部门直接对接,实行项目直报(跨县(市)项目除外),要素资源由省有关部门直接下达县(市、区)。省有关部门召开的有关会议、举行的重要活动、印发的相关文件和信息根据需要直接通知或发放至县(市、区),网上业务办理系统直接开通到县(市、区)

(三)放管结合,全程监管到位。坚持放权不放责,市直各有关部门继续履行监管、指导、服务责任,县(市、区)履行主体责任。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市委编办牵头,组织市直各有关部门、县(市、区)相关部门逐项明确权限下放后的监管责任,坚决杜绝“放权甩责”现象,对委托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防止推诱扯皮和出现监管真空。县(市、区)有关部门围绕承接的权限制定配套措施,加强对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衡,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