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镇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经验介绍及 特色做法
作者:  周二立

镇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经验介绍及

特色做法

 

自镇平县列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认真组织落实,不断创新方法办法,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标准,推进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踊跃开展,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不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组织领导

   一是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带领全县文明实践工作前进的重要阵地,镇平县以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一使命任务,突出主流价值、贴近民生需求、体现时尚要素、融入传统文化、促进城乡对接,着眼服务和展示两大功能,坚持便民、利民、集约、节俭的原则,利用彭雪枫纪念馆院内原纪委建设的两层毛胚房,投资670余万元设计装修费用,建设了镇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市民文明学校、心理咨询志愿服务室、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室、文化传承志愿服务室、环保卫士志愿服务室、红纽带卫生健康志愿服务室、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室、玉“见”好人展馆、家风家训馆、精神谱系展区、文明之路展区及融媒体志愿服务区等内容,全面构筑起理论政策“讲”、扬善抑恶“评”、关爱扶弱“帮”、文化下乡“乐”、节日节点“庆”、技艺提升“赛”文明实践活动体系,真正让广大群众便于参与、 乐于参与,实现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在帮助群众中凝聚民心。二是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构镇平县在今年成立了镇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构规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全供编制15名,负责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年度计划制定、组织协调开展活动、指导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开展,不断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组织领导力。                       

    二、提高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水平 

    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久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一是设计模板,加强培训,科学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打造好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镇平县结合实际,反复论证,征求各方意见设计下发了《镇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计模板》和《镇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计模板》。同时注重对宣传委员、宣传干事的业务能力培训,先后开展了15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培训会,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要求,深入解读,确保每一位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弄明白、懂业务、做的好。二是强化督导,不断提升建设水平。镇平县委宣传部成立了4个意识形态专项督导组,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及运行情况列入其中,明细每季度的督查内容,亮化分值,每季度末进行一次督查,排名通报,对每季度督查中存在的问题要求下一季度督导时必须整改到位,每季度的考评结果作为年底评先及兑现奖惩的依据。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2支督导组,常态化督导,及时发现各乡镇(街道)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指导到位,并要求限时整改。在今年6月份镇平县完成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并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石天军带队组织召开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观摩评比会,再次提升所(站)建设水平。

三、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文明实践生命力

(一)培育践行主流价值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评选和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等困境儿童,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三巡六进”活动,用身边人的感人故事和可贵精神引导群众自觉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开展“法治六进”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走进基层群众、融入日常生活。加快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守则,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引导群众强化规则意识和律己意识。

(二)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通过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倡导绿色生活,组织群众从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等身边小事做起,自己动手净化绿化美化家园。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升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推动科学健身,全民健身。宣传普及社会交往、公共场所、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引导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

(三)开展红色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充分挖掘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彭雪枫故居、时庄惨案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在清明节、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节点,创新活动形式,广泛开展“喜迎二十大 网上祭英烈”“烈士纪念日公祭”“红色基因润心灵 研学实践促成长”“传承雪枫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国庆勿忘祭先烈 铭记历史颂党恩”“我是小小志愿讲解员”等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向人民群众厚植红色血脉。

    (四)开展文化艺术类文明实践活动

密切联系县文广旅局、县司法局、县法院、文化馆、图书馆、科协、剧团等单位,常态化深入实践所(站)开展“喜迎二十大·文化进万家”进基层巡演、电影进乡村、戏曲进校园、我是农民书画家、科普大风车、“文明实践科技科普进基层”巡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充分调动全县260余支机关单位志愿服务队,6支社会志愿服务团体,制定全年志愿服务计划,着力围绕疫情防控、助力乡村振兴、民生实事、“文明城市”创建、学雷锋日及传统节日等内容及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冬日暖阳、应急救援、法律援助、清洁家园、红纽带、心理健康、文化文艺、争做文明镇平人、红色文化进万家、爱心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人人争当志愿者,满城尽是红马甲”的志愿服务社会氛围。尤其在疫情防控中下发《关于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倡议书》,积极组织全县各级文明单位参与到核酸检测、疫情防控宣传、卡点值班及爱心捐赠等战“疫”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