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 坚持活动引领 突出为民惠民 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融合发展
作者:  贾龙海

坚持活动引领 突出为民惠民

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融合发展

 

近年来,西峡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指示精神,始终坚持“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打造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明实践中心,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县落地生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夯实顶层设计中构建融合发展格局。一是组织健全全域化。在县级层面,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乡镇、街道层面,建成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村级、社区层面,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同时,全县有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以及“10+N”志愿服务队262个,为推进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城乡一体化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队伍和阵地保障。二是项目设置精准化。结合西峡实际,先后孵化了“周四文明实践日”、“周四村庄清洁日”、“文明实践讲堂”等12个文明实践品牌服务项目;结合文明单位创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度开展了“文明单位结对帮创”、“三下乡”等一系列活动,并建立工作台账,用活动项目带动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度融合。三是活动开展常态化。制定下发了《西峡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星级评定”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工作任务、创建标准和奖惩措施,同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考核指标中。

    二、在重点活动带动中加快融合发展步伐。一是融合创建力量,开展“周四文明实践日”志愿服务活动。每周四,全县统一调度,各村镇、街道社区及各单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同步开展“周四文明实践日”志愿服务活动。各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以理论宣讲、集中培训、文艺节目、上门宣传、发放彩页、公益广告等形式,对居民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峡市民文明公约》《西峡市民文明守则》《村规民约》、健康知识、科普教育等进行宣传,增进居民群众健康知识和文明素养,引导居民群众“守秩序、讲卫生、重仪表、懂礼仪”,自觉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目前,活动累计开展86期,“周四文明实践日”已成为常态化创建的代名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深度认可和广泛赞誉。二是融合创建阵地,开办“文明实践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办、融媒中心“三位一体”,利用云上西峡APP”“文明西峡专栏,开办“文明实践讲堂”,分设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文明发布四个栏目,2021年开办以来,共发布172每期浏览量1.2万人次以上,累计浏览量超过200万人次。三是融合专项行动,开展“周四环境清洁日”活动。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计划,每周四在全县乡村开展“周四环境清洁日”活动,大力整治人居环境。从思想观念入手宣传发动开路,通过推进会、村组干部会等形式, 引导群众树立卫生、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自觉参与环境整治。开展“房前有景、院中有果、屋后有林,常年绿树成荫、四季花香”的绿色创建活动,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环境优美、自然生态的绿色乡村奠定基础西峡创成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先进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视频调度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西峡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县

三、在城乡互动共建中放大融合发展成效。一是深化文明单位结对帮创活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万人帮万企”活动,动员城区138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结对帮创138个行政村,帮助推动产业振兴,让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帮助完善设施,让群众不断增强幸福感;帮助开展乡村治理,让群众不断增强认同感。宣传、文化、卫、团委、妇联等部门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纳入理论宣讲、百姓宣讲、送党课下基层的内容,针对农村移风易俗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面对面宣传辅导科技、农业农村等单位帮助农民做强“菌、果、药”支柱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民政、司法等单位帮助村(社区)完善移风易俗联席会议“一约五会”等制度,建立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禁止宣扬封建迷信、妨害公共秩序、污染环境等行为。二是深化“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好戏下乡村”、“文化进农家”、“阳光工程”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等公益文化实践活动推进欢乐西峡“舞台艺术送农民”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深入农村;大力支持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演出队挖掘身边素材,编写、演出移风易俗剧目和节目,《三娘教子》、《清风亭》、《母亲》、《一个认真的人》等带有西峡乡土气息的戏曲,在全县乡村巡回演出积极推进“阳光工程”、“农技110热线”等培训工程,增加乡风文明内容要求,着力培养“讲文明、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化新型农民。三是充分利用教育阵地。深度挖掘“好人馆”、“家风家训馆”、“传树争做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展馆”、“烈士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28处宣传教育阵地资源,组织城乡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在传统节日、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参观学习,增进政治觉悟、道德素养和文明水平,推动全县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如今,在西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已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推进文明创建的引擎。下一步,西峡县将进一步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总结学习各地方的工作经验,让文明实践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精神信仰家园,和谐幸福家园、文化传承家园和文明风尚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