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时代新风尚 奏响文明新乐章 ----南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作者:  贾龙海

引领时代新风尚 奏响文明新乐章

          ----南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近年来,南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下,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14536”目标要求,筑牢县、乡、村(社区)三级平台建设,抓实志愿者主体力量,拓展志愿服务基本形式,持续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唱响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绚丽乐章。

筑平台夯基础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以县、乡、村为单位,坚持“六有标准(即有机构、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全面推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形成了“三级联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机制,以县、乡、村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整合资源为工作抓手,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任务,推动基层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富有成效。截至目前,已建成文明实践中心17个,文明实践所253个,文明实践站4814个,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

建机制重督导实践中心持续发展

不断强化组织领导考核评价机制,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后制定印发了《南阳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南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考核管理办法(暂行)》《南阳市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标准化建设的通知》等文件,使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有依据、有标准、有时限;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建立了由市级抓推进,县级抓落实,各级书记亲自抓文明实践工作的机制,由各县(市、区)委承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体责任,准确把握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不断探索特色鲜明的实践载体和方法途径,同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五大创建”测评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严队伍强素质志愿服务不断创新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工作,力求把文明实践中心变成志愿服务组织的孵化基地,积极吸引志愿服务组织入驻,在办公场所、项目承接、活动资金、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组建由县(市、区)委书记担任总队长的县级志愿服务总队,负责全县(市、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协调和总体规划,策划实施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督查指导全县(市、区)做好志愿者组织招募、登记注册、表彰奖励、学习培训、权益保护等工作;着力打造“10+N”志愿服务队伍,“10”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卫生健康助学支教科技科普、法律服务、生态环保孝善敬老、移风易俗、扶贫帮困等10支常备队伍,“N即若干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10+N”志愿服务队伍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全方位、常态化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共成立10+N”志愿服务队伍7567支,参与志愿服务人数593953人,惠及群众三百万余人。

铸精品求实效实践活动谱写华章

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一目标,聚焦群众需求,立足本地特色,打造了“我来讲文明”、南阳画家村“植艺”留守儿童、“小巷课堂”理论宣讲、“中医中药惠万家”、“兴牧支农”促乡村振兴、“心乡连”乡村儿童文化艺术公益课、“快乐成长”乡村学校少年宫暑期特别行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护水等一批特色鲜明、接地气、深受百姓欢迎的优质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其中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小巷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和画家村“植艺爱心学堂”项目分别获得2022年度河南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交流展示活动一等奖和二等奖;唐河“心乡连乡村儿童文化艺术支教公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被省委宣传部评为“2020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项目”;“快乐成长”乡村学校少年宫暑期特别行动被光明日报、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为先进典型报道,各县市区在精品志愿服务项目打造上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目前,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已进入全面推进、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我市将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首要任务,突出思想引领,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以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资源整合更加到位、服务群众更加精准为目标,不断探索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凝聚起全市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百姓宣讲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雷锋   我行动”活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