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种子工程”助力粮食总体稳产高产
作者:  杜福建

桐柏:“种子工程”助力粮食总体稳产高产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杜福建 通讯员张旭培我今年承包110亩土地种植水稻由于种子好,加上科学精心管理,每亩水稻产量达到500余公斤,在大旱之年实现了稳产高产!12月1日,南阳市桐柏县吴城镇陈留店村种粮大户邓开奇站在自家的粮仓前开心地笑了。

如今,邓开奇所在的桐柏县,不少种粮大户像他一样,“家有良种心不慌”。该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党建凯告诉记者,桐柏县“七山一水二分田”,提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保障种粮农民稳产增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据统计,2022桐柏县秋粮作物种植面积46万亩,其中水稻25万亩,玉米16万亩大豆3万亩,红薯2万亩。持续干旱给秋季农作物生长带来严重影响。县坚持实施种子工程着力推进集成配套技术应用推广,实现了灾之年水稻产量总产增长8%以上,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产量略减,秋粮总产相对稳定,保障了全县粮食安全,守住了种粮农民的“钱袋子”

良种良法良田“三良”配套,集成抗灾减灾丰收桐柏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岳道有告诉记者,良种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的核心要素之一。为确保秋粮安全,桐柏县结合实际,在组织种子管理、栽培、植保等中高级农业技术专家组开展品种考察的基础上,发布2022年农业生产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良种覆盖率98%以上。全县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粳稻晚播、水稻轻简化直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病虫草害测报统防统治等集成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万亩,水稻直播8万亩,粳稻晚播3万亩。启动实施抗旱保秋科技包村专项行动,依托8个区域工作站,组织114名中高级农技人员分包18个乡镇(集聚区)207个行政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6个,遴选骨干科技示范户400余户,辐射带动8000余户,实行“农技指导员+示范基地+骨干示范户+辐射带动户+一般农户”的科技进村入户推广模式。同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万人次,实现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户,达到每户一名技术明白人。全县争取资金5000余万元,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对2011年以来建设的30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整治提升工程形成抗灾生产的强大力量。

强化科研与推广应用,筛选优良品种推进换代升级该县合农业科学试验站和水稻原种场等科研单位资源,整合农技站、种技站等推广单位技术力量,每年都引进全国适应本类型区的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县农科站为全市3家重点试验站之一,县水稻原种场为全市一家水稻原种场,年引进开展豫南稻区品种试验4组30余个品种通过23年的试验示范,对引进品种的生特点进行观察比较,优胜劣汰,筛选出适合桐柏山区域气候特点的高产优质多抗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鼓励种植大户行推广再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普遍提高全县水稻产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21年10月11--12日由河南省种子站、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桐柏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河南省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展示观摩品鉴会议在桐柏县召开。会议对桐柏县作为豫南稻区品种区试验基地,布点开展的18个粳稻新品种进行了田间表现观摩和米质品鉴鉴定,评出了表现优秀的10个优良品种,推介作为下一步全省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

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桐柏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支持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全县建设8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遴选80余名科技人员对示范户进行新品种栽培技术指导;种业推广部门通力协作,农融合促进良种推广。农业植保部门跟踪指导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农机部门加强机械育秧、插秧等技术研究,为水稻增产增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同时,加强生产监管,保证品种质量。推进种子市场销售备案制度,年备案水稻品种50余个、玉米品种30余个、大豆等品种10余个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品种,净化种子市场,维护农民利益,切实筑牢粮食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