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落实“双减”典型案例公布
南阳2个县区2所学校榜上有名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丙双通讯员王海刚)12月5日,记者从南阳市教育局获悉,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公布,全省共有11个县(区)被评为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39所义务教育学校被评为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其中,南阳市2个县区、2所学校榜上有名,南阳市上榜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南阳市上榜的县区是西峡县教体局、南阳油田教育中心;上榜的学校是南阳市第十二小学校、南阳市第二十一学校。
西峡县坚持标本兼治,主动作为、狠抓落实,紧盯“双减”成效,细化“五项管理”措施,优化课后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管理体系。从书包上
瘦身、内容上丰富、课堂上深研、内容上多元、制度上健全、服务上优化六个方面提升“双减”品质,创设更多载体,实施多样活动,多举措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南阳市油田教育中心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核心,从课程育人、课堂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等方面进行了系列化的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一核四翼”育人模式:“一核”即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四翼”即学科课程与项目课程构成的“两线”育人课程体系,以“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为理念打造生本课堂,从教室讲台到活动舞台再到作品站台,搭建学生成长的五彩展台,构建学生自互评、教师鼓励评与学校等级评相结合的三级绿色评价体系。
南阳市第十二小学紧紧围绕“注重实效、优化设计,作业赋能增效促双减”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行“集体设计、资源共享、注重反思”的集体设计作业制度, 着力在作业“时间”“高度”和“效果”三个方面下功夫,设计“有高度、有宽度、有效果”的学科作业,把减负提质、赋能增效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甩掉包袱”,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南阳市第二十一学校以语文学科特色作业为切入点,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与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合,做到育人方式的创新。特色作业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要素,精心设计特色作业,细化实施要求,提高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饮水思源 学成念师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校友朱寅生为母校捐赠萝卜
12月1日,6辆满载萝卜的重型卡车缓缓驶进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雪枫校区,南阳市八方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我校牧医961班校友朱寅生自掏腰包收购20万斤萝卜捐赠给母校教职工。
南阳市八方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业务涉及种子经营、农药采销、土地托管、农技服务、农产品回收及初级农产品加工等。现有保鲜库330平方,冷冻库420平方,钢构仓库3750平方,晾晒场1500平方。多年来一直以现代农业综合种植技术服务为核心,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资源整合,帮助社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饮水思源,学成念师。朱寅生一直心系母校,多次给母校捐款捐物。尽管天气寒冷,一袋袋饱满圆润的萝卜温暖了南农的冬天,拳拳爱意令人感动。朱寅生说:“受疫情影响,今年萝卜滞销,统一收购捐给母校,一方面帮助社员尽快销售萝卜解除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又能帮助母校老师们解决买菜难的问题,一举两得。”
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
南阳市方城县厚德学校榜上有名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丙双通讯员王海岗)12月4日,记者从南阳市教育局获悉,全国第三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名单公布,共有96所学校被评为第三批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河南省有3所学校上榜,其中,方城县厚德学校成为南阳市唯一一所学校荣列其中。
南阳市方城县厚德学校位于该县杨楼镇、古庄店镇、小史店镇3镇结合部的杨楼镇房山村,东临泔江河,西靠子房山,属方城县教体局直属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以“温馨教育”为方向,深化素质教育,推进特色发展,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开稳走。
夯实教育基础,提升办学“强度”。学校建有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微机室、美术室等,实现了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办公;建成了书法教室、青铜浮雕室、石猴雕刻室等30多个功能室;建有文体活动室、KTV、淋浴房等,学校餐厅实现明厨亮灶、用餐自助,被命名为“全国营养健康示范学校”。聚焦养成教育,提升育人“高度”。学校以环境育人为指引,打造了国学长廊、成语墙等文化长廊,开设了国学经典课程、书法课程等;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开展十佳美德少年评选、“学雷锋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月、“网络祭英烈”“感恩教师”“歌唱祖国及庆祝建队日”等;提升德育行为规范,对上课、就寝、就餐等做出明确规定,每周学生自己评选礼仪之星、学习之星、勤奋之星等,学校德育工作全省领先。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温度”。学校积极与名校开展结对“借智”活动,总结提炼适合校情的教学方法,完善课型建设;积极开展青蓝工程、名师评选工程和培训提升工程,提升专业成长;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评价、总结归纳和反思运用能力,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落实“双减”,提升教育“广度”。学校以社团活动为抓手,开设了特色作文、青铜泥塑、石猴雕刻等26个社团,定期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坚持“体艺2+1”特长培养模式,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建立教学楼廊道“读书吧”、教室、宿舍“读书角”,举办读书日活动、“书香少年评选”等。全校332名同学先后在省市县级青少年才艺大赛、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获奖。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平安“深度”。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定期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提高了学生自护防范能力;设立爱心妈妈、免费亲情电话,亲情聊天室等;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子,帮助补差,教师对学困生单独辅导,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为贫困生实施了暖冬计划,先后对200多名贫困学生发放了价值3万余元的棉衣、书籍等物品,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近年来,在方城县教体局的直接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厚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高质量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营养健康示范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256项荣誉称号,连续8年跻身全市初中质量评估前30强,被社会誉为“偏僻山区走出的教育轻骑兵”。
内乡县:弘扬尊师美德 传承国医精粹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丙双通讯员李勇夫)“非常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大力支持,对广大教师的关心爱护,今天我们特意送上锦旗表达感激之情!”12月1日,内乡县教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高崇,向内乡县中医院送来一面写有“弘扬尊师美德 传承国医精粹”的锦旗,对内乡县中医院和党组书记许文振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中医院为内乡县模范教师免费健康体检和为教体局无偿提供抗疫中药汤剂。
为守护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营造浓厚尊师重教的氛围,去年教师节期间,内乡县中医院发起了“弘扬中医国粹,守护教师健康”2022年中国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内乡县主题活动。县中医院按照每人480元的套餐标准,免费对2022年荣获市、县模范的荣誉称号的教师进行了暖心健康体检,一对一健康交流指导及相关中医调理。
在免费健康体检活动中,内乡县中医院医务人员满怀感恩和尊敬的心情,认真为优秀教师把脉问诊,考虑教育工作的特殊,大部分体检、中医调理及健康养生指导安排在双休日进行。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县共为优秀教师体检237人次,中医药调理305人次,健康养生指导230人次,并做健康状况分析和健康指导,总计免除费用113760元。
无私奉献,大德可彰。为保障教体局机关工作人员提高抗疫能力,更好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县中医院组织中医药专家在“九味清瘟饮”经方基础上,结合疫情传播特点和本县地域节令气候特点,特别研制出“扶正清瘟饮”制剂,其功能扶正、除湿、清瘟、提升免疫力,可有效预防病瘟侵袭。自去年11月30日以来,县中医院每天坚持为教体局无尝送来300袋烫热的“扶正清瘟饮”汤剂,供教体局工作人员服用,为疫情下的寒冬带来了暖阳和希望。
在这个疫情与寒冷肆虐的冬季,内乡县中医院以大爱彰显担当,在传承国学精粹的同时,不忘助力内乡打造教育高地战略,尊师重教,爱心助教,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尊师美德和医学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