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荣获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让生态文明之花开遍宛城大地
全媒体记者赵洋
11月19日,一道喜讯传来,我市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上,正式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全省首批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的省辖市。
近两年来,我市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已累计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省级生态县2个,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55个,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南阳大地变成美好现实。
高位布局
奠定“美丽南阳”建设之基
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绿色崛起、美丽富民,全力建设“美丽南阳”,全域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0年11月,我市编制《南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确定“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此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确立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压实各级责任,为创建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指明方向。
同时,成立了由市四大班子领导和21个市直部门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指挥部,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创建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一次次现场办公、实地督导,调动以市生态环境局为牵头单位的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之中,确保创建措施落地、落细、落实。
至今年11月19日,一路乘风破浪,一路披荆斩棘,我市通过上下共同努力,跑出了生态文明创建“南阳加速度”,实现了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直道冲刺,最终提前三年创建成功,摘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一桂冠。
扛牢责任
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
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已成为刻入南阳人DNA的行动自觉。我市始终把服务南水北调“国字号”工程作为政治责任,展现河南形象、体现南阳担当。
持续保护丹江口水质。统筹推进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五水综改”,实现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的“四水同治”。深化河长制“四制四化”,落实好“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塘长制”等机制。实施“互联网+护水”机制,建设水源区数字化监测系统,切实筑牢保护水源地的坚实屏障。
不让一滴污水进入丹江。2018年,发生跨省转移危险化学品倾倒淇河环境污染事件,我市“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保安全”,成功阻断污染源扩散,丹江口水库未受到一滴污染,由此形成的“南阳实践”经验写入生态环境部印发的《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南阳实践”实施技术指南》,在全国推广。2021年11月,老灌河上游发生锑超标事件。我市按照“一河一策一图”应急预案,快速反应、层层阻截、科学处置、安全达标,受到部、省高度认可,再创环境应急处置“南阳样板”。
确保一渠清水安全北送。2021年,全市32个国省控断面达标率100%,优良比例达93.8%,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2年以来,全市河流国省控断面全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平,累计送水超过520亿立方米。
笃行不怠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高标准对标对表创建要求,推动南阳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新成就。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我市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率由2016年的90%上升到90.8%;省定责任目标断面优良水体比率由2016年的78.5%上升到89.3%。“十三五”大气总量减排任务全部完成,2021年全市优良天数达到268天,超出省定目标31天,空气质量实现了“两降一升”,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展开,全市受污染地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至今年,32个国省考断面达标率100%,优良水体比例100%,白河流域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项目成功入选全国试点,全市大气、水、土壤攻坚工作全部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为历年来最好水平。
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发展,“南阳月季”品牌蓄力发展,艾草产业向“世界艾乡”的目标稳步推进。以宛西制药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医药产业朝着千亿级规模迈进。探索形成的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内乡模式”经验在全国推广,2021年,内乡县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9.41%,畜牧业生产产值44.33亿元,实现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的双丰收、双促进。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我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清洁家园美化城市”1050专项攻坚行动、城建十大行动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统筹推进,城市路网、水系、环境不断改善。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成功入围“十四五”100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勇立潮头
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双提升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不断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全链条制度体系,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破解发展瓶颈。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2020年,我市颁布实施河南省内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南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今年率先围绕水源地保护制定《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清单》,明确责任,凝聚合力,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聚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出台实施《南阳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暨奖惩办法》《南阳市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设置暨考核办法》,印发了《唐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实施方案》。
持续推进“依法治污、铁腕治污”,以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在制定出台《南阳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排名奖惩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奖惩制度的前提下,成立南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中心,完成中央、省交办问题整改3068件。“十三五”以来,全市共查处纠正各类环境违法行为7384起,关停取缔1479家,停产限产478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2668件,罚款1356.7万元,移交公安部门548起。开展生态环境领域专项巡察,推动整改环境污染问题1794个,解决群众合理诉求787个,推动办理涉环保治安和刑事案件244件。我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为“美丽南阳”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
奋楫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下一步,我市将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授牌作为推进 “美丽南阳”建设的新起点,持续深化创建工作,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一荣誉称号在南阳扎地生根,为全市高质高效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发挥重要作用、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