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好儿媳石中娥悉心照顾公婆20余载——
28个春秋诠释“孝与爱”
本报记者 于晓霞 通讯员 冯文静 张栋察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方城县券桥镇券桥村,石中娥却28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病的公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这一传统美德,成为了左邻右舍交口称赞的好儿媳,并被评为方城县“孝老爱亲之星”。面对夸赞和荣誉,石中娥谦虚地说:“我只是在尽做儿媳、妻子和母亲的责任,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努力。”
11月15日,走进石中娥家中,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小院,十几盆生机勃勃的绿植盆栽……客厅里,满脸笑意的石中娥正在为躺在沙发上的婆婆贾凤云按摩手臂,两人乐呵呵地聊着天。
了解记者来意后,老人有些激动,一只手紧紧地拉着石中娥,坐直身子对记者说:“都是儿媳照顾得好,我才可以在世上多活些年。”
1994年,21岁的石中娥嫁到了券桥村,家中公婆常年患病,丈夫魏智民外出挣钱养家,她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公婆的责任。2000年,公公检查出食道癌,婆婆也患有脑出血,石中娥肩上的担子一下子加重很多。食道癌病人不能吃过热过凉食物,为了让公公冬天吃上温度适宜的饭菜,她便将饭菜温在装有热水的盆内,一口一口地喂公公吃。这一照料就是11年,她悉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没说过一声累。
2011年,公公去世不久,婆婆又中风偏瘫,日常起居都需要搀扶,后来病情加重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石中娥每天为婆婆喂饭、洗脸、梳头、捶背,常年为她理发、洗澡、洗衣服、剪指甲……只要是晴好天气,她都会推着轮椅让婆婆出去晒晒太阳,和邻居聊聊天。即使到田地劳作,她也要每隔2个小时左右回来一趟,看看老人的身体状况……
今年8月的一个晚上,婆婆突发高烧,石中娥急忙跑到村卫生所请医生到家中为老人诊治,经医生诊治后,她照料着婆婆服药、洗漱、睡觉,一直守在婆婆床边。待婆婆退烧时,已是后半夜。第二天早上5点,石中娥就早早起了床,为老人做了养胃的面汤,又放了梨增加老人食欲。
伺候公婆,照顾叔姑,教育孩子……石中娥多年来的贤淑和善举,赢来了左邻右舍的交口称赞。“中娥是个好媳妇,这么多年把婆婆当成了亲妈来侍奉。不只我们村的人知道她,连镇上的人都知道。” 谈及石中娥,邻居冯福利感慨地说,她婆婆有福气,快90岁了的人了,平时收拾得干干净净,精神状态也很好。
热爱生活的人,也被生活所热爱。今年8月,方城县举办的首届“方城之星”评选活动中,石中娥被评为方城县“孝老爱亲之星”。在她的示范带动和感染下,券桥村孝老爱亲的氛围更加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