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新农人”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张子阳 曾佳音
乔鑫有一句口头禅:“自己行才能带动群众行。”
乔鑫是唐河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唐河县城郊乡振群家庭农场绿色农产品基地的负责人。2016年,乔鑫大学毕业后回乡跟随父亲创业,经实地调研后,她发现家乡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村民因缺乏技术资金和致富能力。乔鑫决定带领乡亲们因地制宜种植红薯、小麦、花生等农作物,通过产业引领、务工帮扶,致富奔小康。
今天,振群家庭农场不仅自营种植面积2670亩,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薯5000多亩,帮助乡亲们致富奔小康;振群家庭农场先后荣膺“河南农村合作社示范社”、“南阳农机合作社”、“唐河县十强家庭农场”等殊荣。
“种地也要靠科技”
“种地也要靠科技,种子选不好、种地没技术是不行的!”乔鑫说。
作为唐河县首批“新农人”,近年来,乔鑫在农业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也收获了回报。回乡后,乔鑫为了选育良种,不断搜索农业种子相关知识,翻阅大量书籍,并进行实地考察,最后选定十几个红薯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通过不断选育,挑选出适合唐河土壤和气候的红薯品种——西瓜红和烟薯25进行规模种植。种植出的新品种红薯味道浓、口感香甜绵密,烤着吃、蒸着吃、煮着吃,深受消费者喜爱,在短时间开创了大量的市场。
“要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
种出的红薯这么好,卖不出去怎么办?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红薯市场,年轻的乔鑫总在思考着怎样更好的把产品变成商品。
“我总想着把电商平台和农业种植很好的融合起来,要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乔鑫作为90后新农人,凭借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依托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发动家族力量开办网店、创办品牌,进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通过网络销售,乔鑫成功将振群家庭农场和群众的农产品售往全国各地。2020年,振群家庭网店销售额已达到500万元;2021电商总销售额760万,仅薯苗一项,网店销售1500万棵,销售额300余万元。
“把农村代表联络室建到我家”
乔鑫得知县乡要在基层建立人大代表联络室,她主动找到乡人大主席说:“把农村代表联络室建到我家”。她经常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多次为乡亲们无偿开展种植培训活动,围绕红薯、小麦、花生、玉米等农作物品种筛选、种植带型及密度、田间管理等技术为核心传授技术。她的家庭农场成了培育“新农人”的摇蓝。
此外,振群家庭农场在农业种植、红薯育苗剪苗、红薯分拣、电商发货等岗位灵活安置80余人就业,其中长年雇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6人,用工高峰期,单日用工超过150人,引导乡亲们就地就业,通过务工帮扶,解决了大部分乡亲的就业难题。
通过考查并结合“唐河红薯”的规模化种植计划,她准备再投资800万元,打造占地6000平方米新型标准化薯品加工车间,拉长农业生产链,为当地乡亲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乔鑫说:“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自己履职的最好方式就是办好农场,做大做强当地农产品,帮助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年轻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