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万里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欣逢盛会,我市脱贫群众、移民群众热切关注会议召开,认真收听收看开幕盛况,以饱满的热情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谈体会、说落实、话未来,为辉煌的成就倍感振奋,对光明的未来充满希望。
卧龙区蒲山镇杨营村是丹江口水库第二批移民村。10月16日上午,该村村委会议室挤满了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大家共同见证了盛会开幕这一激动人心时刻。
“作为移民,近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该村村民、老党员杨海青说,他与共和国同龄,曾经经历过三次移民搬迁,亲身感受到了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如今的杨营村,得益于国家各种政策扶持,家家住楼房、户户有就业、人人能分红,与以往相比,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在宛城区金华镇大石桥村,村党支部书记冉景祥连日来带领村民们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看到党的二十大报告这些话语,冉景祥感触颇深:“大石桥村如今的发展,见证了新时代十年我国农业农村发生的沧桑巨变。”
从以前的家家挑水喝,到现在户户通了自来水;从曾经的出行困难,到如今水泥路四通八达;从原来的发展落后到现在村内有学校、超市、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大石桥村的村民们说,政府为移民们做的每项惠民举措都让他们感到温暖,也让他们相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实现时,他们的日子会更加幸福、富足。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视察调研,专门到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了解移民安置及特色产业发展等情况,该村不少村民曾亲自聆听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此次党的二十大召开,村民们通过电视收听收看开幕盛况,无不欢欣鼓舞,心潮澎湃。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辉煌成就,擘画强国蓝图,通篇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强烈历史担当。邹庄村的村民们认真学习、热烈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他们说,这些年来,党的富农政策不断释放红利,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空前发展,致富道路越走越宽,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田间地头见证了十年来农业发展的丰硕成就。他们一定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着力推进多产并进建强村,多业并举促富民,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高质量发展实践中,让移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报告中一项项求真务实的举措,一幅幅踔厉奋发、接续奋斗的全新场景,让我市不少脱贫户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充满力量。
社旗县大冯营镇丁庄村脱贫户丁福章、牛长荣夫妇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早早地带着小孙子坐在家中,通过手机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对他们来说,如今的生活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依靠党的扶贫政策,他们全家从曾经的贫困户,顺利实现了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他们夫妇俩人每年不仅能领到合作社的分红款,全家还开展了特色种植,再加上子女的务工收入,每年的纯收入达到6万多元。“是党的好政策让俺们过上了好日子,俺们也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走,富足舒心的好生活还在后头呢!”牛长荣高兴地说。
社旗县唐庄乡官营村的脱贫户贺文超如今已经成为村里发家致富的“领头雁”,然而,谁能想象得到,曾经几何他还是一个贫困户。
“听到总书记说,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我的眼眶湿润了。”贺文超说,是党的好政策,让他从贫困迈向富裕,这期间,他亲自见证了各级党委政府为帮助百姓脱贫付出的努力和坚持。201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下,他开始学习香菇种植技术,建起了香菇大棚,并从最初的3个大棚发展到如今的13个大棚,年纯收入突破30万元。
获得感越来越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党群关系越来越紧密,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蔚然成风……站在新的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脱贫群众、移民群众走向更加富裕的生活指明了未来方向。脱贫群众和移民群众说,他们见证了新时代伟大的变迁,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今后,他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部署、新理念,用辛勤汗水书写乡村振兴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