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版新闻发布会)     我市全力打造南阳“全球防爆谷”、中国减震器之都(淅川),力争全市装备制造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今年突破1000亿元……   南阳制造蓬勃发展正当时
作者:  于欢

本报讯(记者于欢)10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我市重点产业链群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工信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以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通报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兴则南阳兴,产业强则南阳强。我市坚持项目为王、紧紧围绕“工业立市、兴工强市”战略目标、强化招大引强、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介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群、电驱(防爆)产业链群、输变电产业链群、农牧装备产业链群构成了我市装备制造业的主体。2022年,全市装备制造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高端新装备。


  目前,在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群方面,汽车水泵、涡轮增压器壳体、排气歧管、减振器四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25%、41%、58%、20%,位居行业前列;汽车水泵、排气歧管产品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21年12月西峡县获汽车零部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有主要分布在西峡、淅川、内乡、南召和高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南阳汽车工业已形成产品门类较多、独具特色的专用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群体,产业集群化效应已经初现,区域竞争优势逐步形成,并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出口基地。我市在打造中国减震器之都(淅川)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在电驱(防爆)产业链群方面,目前全市防爆电机产业链现有企业136家(规上企业71家),今年新入规企业4家,从业人员1.7万人,2022年1-8月份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10.5%,完成投资27.1亿元、同比增长25.6%。计划在2022年,电驱(防爆)产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13.5%以上;实现税利25.8亿元,同比增14.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同比增15.3%。6家企业晋星级,引进配套企业2至3家。引导电驱(防爆)产业链发展合理布局,形成链化发展新模式。把南阳建成全国最大的防爆电机生产基地、最先进的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打造南阳“全球防爆谷”。


  在农牧装备产业链群方面,截至目前,我市现有农牧装备产业链企业54家,农牧装备产业企业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7家,南商农科研发产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牧原智能科技申请各项专利254项,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智能清粪机器、智能环境控制器、智能饲喂、无人驾驶车辆等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行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力争2022年实施新建、续建农牧装备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6个,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力争全市农牧装备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0亿元。


  在输变电装备产业链群方面,我市现有相关企业31家,其中规上企业16家,从业人员约3300人。产业链群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博士后研发基地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汇聚了一批科研人才。汇集了天力电气、金冠电气、鑫特电气、中祥电力等一批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骨干企业。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约26亿元,2022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2.5亿元、利润约8000万元,纳税约4500万元。2022年,输变电装备产业链群还将重点推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