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金玺 周梦 文/图
“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10月12日,让全国学生期待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我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生相约云端,共同收看“天宫课堂”。当天,记者也走进南阳市第九小学,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太空的神奇和奥妙,也听听咱们南阳娃的航天梦想。
专心致志
“天宫课堂” 让孩子们充满期待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又为大家上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采取天地互动的方式,为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地面模拟“会掉头的扳手”
在南阳市第九小学,15时35分,“天宫课堂”还没开讲,教室里五年级四班的孩子们就有些迫不及待了,急着去感受航天科技带来的独特魅力。“天宫课堂的前两节课,我都看过,里面的实验每一次都不一样,都是平时看不到的,这次天宫课堂第三课终于要开讲了,里面的各种实验肯定十分新奇有趣。”五年级四班冯帅智十分兴奋。班里同学的心情和他一样,在教室里都坐得笔直,瞪大了眼睛等待着这一次神奇的“天宫课堂”。
认真收看
“天宫课堂” 拉近了孩子与航天的距离
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一开始,孩子们就被课堂内容深深吸引了,航天员叔叔阿姨生动地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的场景,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变重力实验柜……实验舱内各类先进的设施设备,仿佛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航天知识的大门。
让孩子们更加期待的就是接下来的太空科学实验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航天员们一一生动演示了这些神奇的现象。
了解航天知识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我用两米长的饮水软管,在太空中就可以毫不费力的吮吸到芒果汁。”在地面上,用两米长的饮水软管吮吸喝水是十分困难的,而在太空中则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宇航员在演示后还生动讲解了背后的科学原理。
此外,航天员还重点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并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
宇航员讲得生动,孩子们听得认真。随着航天员们的讲解、实验,孩子们不时发出声声惊叹。“今天的‘天空课堂’让我们见识到了失重条件下,宇航员们的工作生活场景,特别是‘会调头的扳手’这个实验,特别有意思。”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孩子和航天科技的距离。
展示手抄报
“天宫课堂” 点亮孩子航天梦
“天宫课堂”约50分钟的授课,让孩子们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在交谈中,孩子们充满了自豪感,对未来也充满了更多的憧憬。
“航天科技很神奇,也很奇妙,看到我们中国的空间站,科技这么先进,觉得生在中国很自豪,也希望以后能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四年级七班周鑫奕说起中国空间站一脸骄傲。
“我平时就喜欢科学知识,也十分喜欢航天。尤其看到航天员叔叔阿姨,能遨游太空,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激励我以后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以后也能成为一名航天员。”五年级四班学生蓝德青说出了自己的梦想。
“天宫课堂”趣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