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欢
夏粮19连增,邓州连续保持“国家超级产粮大县”称号,守牢“耕地红线”“粮食生产能力红线”;
空气质量“三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确保“一渠清水安全北送”;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常年位居南阳第一方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常年位居南阳第一;
2019年至2022年,一本进线人数增幅连续4年居南阳第一,拥有大学的梦想已于2020年成真;
今年,邓州又被中组部确定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市”、全年有望成为南阳首个突破500亿元的县市……
10月12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非凡十年 逐梦副中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邓州专场上,邓州市委主要负责人和有关单位负责人通报党的十八大以来邓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民心举措振奋人心,向世人展示了邓州市在建设中等城市、南阳副中心城市、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方面的全力以赴与蝶变升级,彰显了穰原大地在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践中“走在前、当先锋、挑大梁”的决心与信心。
这些荣誉展示城之责任 担当
夏粮19连增,粮食产量由21.8亿斤增加至28.9亿斤,连续保持“国家超级产粮大县”称号;
空气质量“三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确保“一渠清水安全北送”。
2021年,被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土壤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县等荣誉称号;
2021年,在全省104个县的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中,邓州综合评价居第20位、发展活力潜力居第9位;
2021年,省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邓州建成中等城市;
邓州市开发区被评为“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邓州先后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市等国家级、省级试点;
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邓州全域创建国家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今年,邓州又被中组部确定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市”。
这些举措使邓州腰杆更硬
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042.73元增加到2021年的17026.29元,年均增幅34.04%;
2012年至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由283.5亿元增长至480.9亿元,连续跨过300亿、400亿两个台阶,年均增长7%。今年上半年,GDP总量、增速均为南阳第一,全年有望成为南阳首个突破500亿元的县市;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7.44亿元增长到21亿元,年均增长18.2%,高于全省8.5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97.2亿元增长到216亿元,年均增长12.2%,常年位居南阳第一,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
全市规上企业从240家增加到53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到15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常年位居南阳第一方阵;
培育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证书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省智能车间4个;
上市企业培育库达到9家,预计年底驰诚集团上市,实现邓州上市企业“零”突破。
这些努力令城乡内外生辉
彩虹大桥、穰城大桥、三贤大桥、平安大桥等4座跨湍河大桥建成通车,构建起了“一核、四区、六轴”空间格局;
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45万,城镇化率由32%提高至43.9%。
福胜寺塔文化广场、“平成门”“双忠祠”“团结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让水韵古城更有颜值、更具魅力;
穰东镇、构林镇、赵集镇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镇,建成“邓十画廊”三产融合产业带和美丽休闲乡村习营、生态旅游小镇韩营、“四美乡村”李洼等一批特色村庄,农村更加宜居宜业;
这些民生让城幸福如花儿
常态高效抓牢疫情防控,守住了南阳的西南大门;
2019年至2022年,一本进线人数增幅连续4年居南阳第一。今年的一本进线22.45%,本科进线率62.6%,再创历史新高;
2020年,南阳科技职业学院顺利获批,邓州“大学梦”圆梦成真,专升本已列入南阳“十四五”规划;
邓州市中心医院、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成为全省惟一有两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县市;
中心城区居民全部喝上了丹江水,农村提前2年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
高铁、铁路、高速四通八达,公路通车总里程由3325公里增加到4662公里,交通便利、物流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