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国庆假日,我市共接待游客594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21.7亿元
作者:  于欢

国庆假日,我市共接待游客594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21.7亿元

本报讯(记者于欢)10月1日至7日,我市共接待游客594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1.6%;实现旅游收入21.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1.5%。旅游市场整体回暖,整个假期全市文化旅游市场安全无事故。

十一假日期间,国内特别是我市有三个县局部出现个别输入型疫情,旅游重点县西峡县静态管理三天,对旅游市场影响较大。前三天晴空万里,气温较高,游客热情高涨,出游人数明显增多,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0%。后四天阴雨绵绵,气温突降20余度,严重影响游客旅游出行。

节日期间,我市在抓好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的同时,继续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优化疫情防控和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国庆节节日期间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各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景区坚持“限量、预约、错峰”,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景区的开放管理。五星级饭店出租率为46%,四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为45%,三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达到65%。整个假期全市文化旅游市场安全无事故。

今年节日期间文化旅游市场呈现活动丰富、质量高的特点。10月1日,卧龙岗文化园正式开园,占地2200亩的一期工程将再现凤鸣高岗、龙吟淯水之千年古城文化底蕴。同日,白河正式通航通游,曾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白河泛舟从梦想走进现实。9月30日至10月2日,我市在市文化馆西广场举办了文旅文创成果展,各县区近百家文化旅游企业展示了近千种文创产品,并启动了“行走南阳发现中国之美”抖音挑战赛。

同时,利用假期读书充电蔚然成风。假日期间,全市公共图书馆进馆人次约30504人,线上、线下活动293场,线上、线下惠民参与人次约63526人;公共文化馆进馆人次约14152人,线上、线下活动266场,线上、线下惠民参与人次97753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进馆人次约18936人,线上、线下1166场,线上、线下惠民参与人次291096人。

而各县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则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宛城区城南里文化美食街,举办中国•南阳第二十届收藏文化交流活动暨城南里第二届美食文化节;龙湾温泉景区举办仲景经方汤泉节,游客们沐浴仲景经方汤泉、品仲景养生药膳、观经典大片、享非遗体验、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等;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推出甲骨文拓印研学活动和穿汉服免费游优惠活动;汉冢卢园、大山农业科技园等乡村旅游点,可采摘的水果、时令蔬菜等,吸引众市民前去观赏、垂钓、采摘、品尝农家饭菜;南召县大宝天曼景区举行了南阳市大铜器争霸赛(传统民俗)暨首届金秋山货节、唐河在节日期间每天晚上精彩演绎的水秀喷泉以及社旗山陕会馆景区的系列文化旅游惠民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国庆天天乐的节日气氛。

此外,乡村旅游成为旅游的首选,众市民携亲朋好友,徜徉在绿水青山间乐享生活的美好。假期前三天,天气晴好,各个景区的道路上自驾游车辆络绎不绝,以品尝美食、购物、文化活动、徒步健身、娱乐休闲、家庭聚会等形式多样的乡村体验旅游,使假日市场日趋丰富。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假日期间,一些社会团体、个人等纷纷到桐柏革命纪念馆、彭雪枫纪念馆、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地、唐河革命纪念馆、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瞻仰革命英雄前辈,重温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