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 乡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菇 乡
作者:  李雪峰

菇 乡

李雪峰


  那无边无际的香菇大棚,在月光的映照下,像一片萌动着无限春意的静静雪野,更像迎风张启的一片洁白羽帆……

  年少的时候,只记得采蘑菇最好的时节是仲秋,酷暑将尽未尽,树上燥热的蝉声还此起彼伏叫得声嘶力竭时,采野蘑菇的时节便到了。

  老家西峡自古就是丰饶的菇乡。八百里伏牛山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峰峦沟壑间桦栎林秀颀而茂密,绿得闪闪发亮的叶丛蓬蓬勃勃,遮天蔽日。尤其是清晨,东山顶上早已是日光朗朗,而林中却依旧是晨霭熹微,一缕缕淡淡雾岚在树林里慵懒地飘荡着,斑斑点点的阳光从叶蓬中金黄金黄地射进来,随着微微的清爽晨风摇曳,金鱼一样地在温润的林地上散淡地游荡着。我们手提竹篓轻快地穿梭在树林里,不时被鸟鸣震落的露珠洇湿了脖颈。那露珠沁凉沁凉的,似乎凉意一下子就从脖颈清凉到了身心深处,浑身上下顷刻清爽了起来。

  但让我们惊喜不已的还是那些藏匿在林间的野蘑菇。它们就像一个个水灵灵的野孩子,有的头戴酡红的大红帽,有的像静静展开的白折扇,有的黄幽幽的像一朵从地上挺起的阳光,有的黑得发蓝,就像被太阳晒黑的山里娃,一个一个悄无声息地躲在大树后,或者是鬼头鬼脑藏在湿漉漉的草丛中。最顽皮的是那些菇帽还未来得及绽开的小蘑菇,它们刚刚从黑黝黝的泥土里拱出来,头顶着一堆厚厚的落叶,娇嫩的菇腿还没有来得及挺直,只半遮琵琶半遮面地露出一丝雪白来,向你展示着山林的丰腴。的确,菇乡的野蘑菇是繁茂的,有菇帽酡红的红香菌,有金黄金黄的牛肝菌,有白折扇一样优雅的白蘑菇,有一丛一丛黝黑的树楸菌,还有通体雪白,像一袭白纱一样的鸡蔸菌,还有像小小拳头一样褐色的松茸。当然啦,最普通的是那些木耳,有黑的,有银白色的,一丛一丛绽开在那些已经腐朽的枝干上,像一个个谛听山风林涛的耳朵。但我们最惊喜的还是那些珊瑚菌,小的像金色豆芽一样,散生在林地里,如果幸运,发现一两个硕大的,像金色的白菜一样,通体枝枝丫丫的,真的像珊瑚,漂亮得令我们手足舞蹈,好多天都兴奋不已。

  上山林采蘑菇永远是我们伏牛山孩子最陶醉的劳动。

  但表哥是很少跟我们一起搭伴去采蘑菇的。每次我们叽叽喳喳去唤他,他都是懒洋洋的,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摇着他又黑又大的脑袋说,采蘑菇有什么好玩的?下河捉鱼才有趣呢。我们都知道,他满腔的心思都泡在河里呢,看见河湾他的小眼睛就奇异发亮,捉鱼、摸虾、钓水鸪鸪,那是他的拿手好戏。每年夏秋,他都光着脚丫,赤着晒得发红的黑脊梁,在鹳河里游来荡去的,整天身上弥漫着再洗也洗不掉的鱼腥味儿。亲戚们都言之凿凿地预言说:“这小东西,将来肯定是个鱼老板儿!”

  但几十年一闪就过去了,当上山采蘑菇成为我们那群小伙伴的成长记忆史的时候,表哥却没有成为一个鹳河上谋生的鱼老板儿,而是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蘑菇佬。去年我回老家走亲戚,到表哥家的时候已经黄昏了,等了半天也没见他回来,表嫂说,表哥一天到晚都扎在菇棚里,要不,就到菇棚里去见见他吧。

  我就随着表嫂一起去菇棚。

  表哥家的菇棚搭在了他家原来的苹果园里,那是临鹳河的一个小山洼,通风,朝阳,背依巍巍青山,面朝弯弯的鹳河,原来是一片上好的果园。犹记少年的时候,那是我十分惦念的一个乡村佳处。每年的阳春三月,粉红的苹果花开了,果园里一片绯红,蜜蜂们一团一团在枝丫间嘤嘤嗡嗡,每每都让我们流连忘返。尤其是秋天,果园里的苹果熟了,一个又一个拳头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丫尖,浓郁的果香溢满整个果园,几里外都能隐隐嗅得到那淡淡的果香。站在树下,踮脚就可摘下果晕像流霞一样的苹果,咔嚓一口,满口生津,满身留香。那是一段恍若去年的多么美好的记忆啊。我问表嫂说,那么好的一片果园,搭了菇棚不可惜吗?

  表嫂呵呵一笑说,一会儿见了你表哥,你们弟兄俩聊一聊你就知道了。

  表哥家的香菇棚多得让我惊讶,20多个大棚把整个苹果园全部搭满了,一排一排的白色塑料大棚,排列整齐,长度、高度统一,远远看去就像一片皑皑的雪野。一排排大棚之间,设置有通道,排水小渠、通风道口等,十分周密。表嫂笑着说,这一片菇棚,10多年了,是我们一家人日日不离的天地了。

  闻声出来的表哥提着一竹篓刚采摘的新鲜蘑菇爽朗地笑着,朗声说:“兄弟,表哥俺这些年实打实就是一个蘑菇佬了。”稍稍拉了几句家常,表哥就热情地邀请我去转悠看他的香菇大棚,边走,表哥边给我讲他的蘑菇史。表哥到广东打过工,去海外打过鱼,十四五年前,闻听县里组织发展食用菌致富项目,就风风火火搭了一辆货车赶去了,几天的初步学习,又加上外出实地观摩,看到那一棒一棒结满了香菇的袋料棒,夜里躺在小旅馆的床上,他翻来覆去掰着指头算了一整夜的经济账,天还没亮,他就推开县菌办带队技术员的门,啪地一拍桌子说:“这香菇,俺是种定了!”回到家,表哥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带着一家人披星戴月地开工了,资金不够,县菌办的人帮忙给他联系低息贷款,技术不成熟,县菌办派的技术员随喊随到,手把着手一招接一招地教。担心没有客商,县菌办联系福建一大帮客商登门收货,两年下来,一家人扳指一算,比表哥在海外风里来浪里去的打鱼收入翻几番。表哥一下子乐坏了。

  表哥劲头更足了,第二年就扩大了规模。

  左邻右舍见表哥一家种香菇致富了,于是一家一家跟着表哥种起了香菇。邻帮邻,亲帮亲,表哥很快就成了方圆有名的香菇种植技术员,这家请,那家叫的,这让不善言辞的他十分风光。为了不耽误自家种香菇的时节,表哥索性就利用农闲和夜晚在自家院子里免费组织技术培训班,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们一拨接一拨地来,整天家里都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表哥呵呵笑着说:“那可真叫风光啊!”

  表哥带我走进他家的香菇大棚,一架一架的袋料香菇排列有序,每袋菇棒上都结满了星罗棋布的嫩嫩香菇,像一朵朵褐色伞花,簇拥着,高高低低竞相绽开着,洋溢着菌类独有的浓郁芬芳。表哥自豪地捧起一袋结满菇朵的菇棒说:“咱这香菇,不仅卖到了北京、上海、香港等大都市里,还漂洋过海卖到了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双龙,这个原来不起眼的深山小镇,就是因为咱们这香菇,外地客商云集,被称为小香港啦。”

  顿了顿,表哥又感慨地说,前不久,咱们西峡香菇又走了一趟欧亚专列,欧洲都吃上咱的香菇啦。我笑着说:“要不怎么能被称为西峡香菇甲天下呢?”表哥开心地哈哈大笑:“别看俺是菇农,成就感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啊!”聊起收入,表哥自豪地说,俺刚给你表侄在城里买了套婚房,一二百万呢,咱可是全款,一个子儿都不赊不欠!

  从表哥的香菇大棚走出来,东山的一轮圆月已经升起来了。站在菇棚外的一块高地上放眼望去,鹳河两岸一片银白的清朗月色。那无边无际的香菇大棚,在月光的映照下,像一片萌动着无限春意的静静雪野,更像迎风张启的一片洁白羽帆,未来的甜美岁月里,它将升腾起西峡父老乡亲们未来梦想的新期冀。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