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9月23日,县政府新闻办举行文明城市创建乡村环境提升新闻发布会,县农业农村局向社会通报社旗县乡村环境提升工作。
近年来,社旗县根据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相关工作部署,坚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突出“生态宜居”是关键的总基调,扎实推进以开展“六清”、治理“六乱”、实施“六大行动”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全方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在“五个坚持”。
坚持高位推动。社旗县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县乡村三级互动通畅,工作责任层层压实。县级成立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张荣印任政委,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关文波任指挥长,县四大家其他领导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涉及组织部、宣传部、政府办、农业农村局等22个县直单位,确保能够协调部门职责、齐抓共管共治。各乡镇(街道)切实发挥主体作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推进专班,健全了机构、夯实了队伍,为有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根据我县自身实际,编制《社旗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社旗县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冬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从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健全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明确相关牵头部门职责,强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五星”党支部创建相结合,形成“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治理模式。各乡镇(街道)班子成员靠前指挥,党员群众协同作战,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县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冬春攻坚行动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发挥牵头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激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赞,百姓跟着党员干”的良好局面。
坚持示范带动。通过实地考察、观摩典型、学习培训、现场推进会等活动,依据村庄经济基础、自然资源、交通区位等因素,将全县应编制村庄规划的201个行政村划分为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整治改善四大类。已完成如郝寨镇闫台村、唐庄乡岗李庄村、陌陂镇完粮徐村等9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逐年逐步打造 “一村一景”,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村庄。以示范创建为引领,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
坚持督导问效。社旗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县直相关责任单位的重点工作考核,制定了《社旗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指导意见》。协调相关责任单位组织4个暗访督查组,每周组织一次暗访督查,对各类问题拍照留存后形成《通报》下发至各乡镇(街道)和相关责任单位。每月分东、西片区随机抽取各乡镇(街道)的行政村和自然村,由县四大家领导带队进行观摩督导,并对各乡镇(街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一打分排序,东、西两个片区排名前三名的乡镇(街道)分别奖励人民币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并颁发流动红旗,排名后两名的乡镇(街道)分别颁发流动黑旗、流动黄旗,排名和相关奖惩情况将在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进行公布。
坚持舆论引导。组织驻村第一书记、镇村干部和志愿者在各村悬挂横幅,张贴公告,入户到村民家中发放宣传单,讲解政策,对各村村规民约进行补充完善,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录制宣传音频,利用村级大喇叭和乡镇(街道)宣传车循环播放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政策及意义,印发“关于做好疫情期间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倡议书”和“社旗县妇联农村人居集中环境整治倡议书”十万余份,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提高参与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积极性。
通过一系列努力,社旗县的工作成效逐渐显现,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垃圾处置变“细”了。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托管费和支付方式,引进“志程洁”“鸿山环境”两家运营公司,建立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在16个乡镇(街道)257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实现了村级垃圾清运设施全覆盖,全县建设13座垃圾中转站,配置大型垃圾运输车辆50辆,人力三轮车辆1621辆,垃圾收集桶61000余个,上岗保洁人员1865人,建成了人员齐备、设施完善、经费有保障的农村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河道沟塘变“清”了。对群众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有水坑塘、沟渠加强综合治理,防止垃圾和污水直排,通过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设植物隔离带,对坑塘沟渠等灌排系统及景观进行生态化改造,重点实施岸坡整治、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全面查清村庄黑臭水体情况,综合分析成因,对存在问题逐一建立清单档案,科学制定治理方案。对单一污染源造成的黑臭水体,纳入各乡镇(街道)黑臭水体治理名单,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进行治理修复。
老旧厕所变“新”了。围绕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合理确定目标任务等工作要求。选择适宜技术模式、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全程质量管控、抓好厕所粪污治理、完善建设管护机制等,确保干一个成一个,管用可持续。累计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57102户。同时结合实际,加强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有效衔接,巩固和扩大农村改厕工作成果。
治污能力变“强”了。强化黑臭水体整治,加强农村坑塘水系治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村内各户加大生活污水源地消纳,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编制了《社旗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将全县249个行政村1288个自然村全部纳入其中,抓好工程管道开挖、管道铺设闭水试验、化粪池改造、“三水”接入等施工环节。目前,全县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
村容村貌变“美”了。以“六清”、治理“六乱”为主要内容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群众主体的工作要求,高标准谋划,细要求落实,坚持环境整治有台账、有重点、有方法,确保处处落实责任,重点从美化村容村貌,推进污水、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方面开展工作。截至目前,社旗县所辖的249个农业行政村均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共清理垃圾堆、带18675处,村内沟渠坑塘1793个、乱搭乱建7168处、废旧广告牌3643个、残垣断壁7168处,规范集镇市场45个,新栽植绿化苗木62余株,畜禽粪污利用率达92.68%。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卫生习惯变“好”了。各级领导干部带动,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加强村民宣传教育,结合村情民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制订村规民约,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环境卫生治理趋于常态化。同时用好“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性及相关工作标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理解、用实际行动支持,全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爱护”的良好氛围。
发布会上,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景继东、杨东超、魏晓东向社会通报了社旗县乡村环境提升工作开展情况,并就记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编辑:社旗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