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工作综述
作者:  姜明安

桑榆未晚初心在  培根育人谱新篇

——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综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市关工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助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作为工作的根本点和着力点,聚力铸魂育人,助力乡村振兴。尤其是去年以来,市关工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五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优势作用,为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我市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的肯定。市委主要领导也就我市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批示。目前,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市关工委已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关工工作网络,关工委组织达6618个,涌现出一大批无私奉献的优秀“五老”,市关工委已成为深受青少年欢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群众性工作组织。

 

开新局——

11万“五老”奉献光热

日前,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来到我市考察调研关工委工作先后视察了邓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花州书院和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对邓州市关工委用范仲淹“先忧后乐”精神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励志教育的做法给予肯定。视察期间,顾秀莲一行还先后听取了我市和邓州市关工委工作汇报,对我市关工委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做出的成绩给予肯定。

9月17日,市委主要领导就我市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批示、提出要求。9月19日,市委市政府督察局发出通报,对市关工委弘扬“五老”精神,发挥独特优势,坚持立德树人,开展党史国史教育,为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积极贡献的做法进行通报表扬。

近年来,市关工委组织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事、排万家忧、暖万家心”活动,全市11万多位“五老”活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他们深入学校、农村、社区、企业指导家庭教育、帮扶困难群体,引导青少年弘扬革命传统、倡导文明新风。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关工委组织6618个,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达到“五好关工委”标准的有4008个,占总数的61.1%。全市已有12869个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服务团队和工作小组,每年坚持深入基层讲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上万次,常年结对帮扶1.6万个贫困和留守儿童家庭,每年资助贫困大学新生两千多名,帮助上千名返乡青少年学到致富技能,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育新人——

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2021年以来,国内大事要事叠加。全国、全省关工委纪念表彰大会明确了今后5年关工委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以及推进举措,为新时代关工委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

我市各级关工委积极组织广大干部和“五老”认真学习、用心感悟。市关工委连续组织5次会议进行学习讨论,拟定南阳贯彻实施意见。各县市区关工委也通过集中学习和深入研讨的方式,在全市掀起学习热潮。

我市各地关工委抓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契机,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用心用情用力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把红色基因注入青少年心中。

——2021年,市关工委在“七一”前夕与市图书馆、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成功举办“百年辉煌铸盛世、红色经典永流传”庆祝建党百年朗诵大赛,全市共有16万中小学生参加。

——各地关工委通过“讲、唱、演、画、做”和“征文竞赛”等活动,形成强大的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声势。社旗、镇平、宛城、内乡、方城、唐河、桐柏、新野组织“五老”报告团,深入各学校开展“党史百讲”进校园活动。社旗18个“五老”宣讲团,作党史报告304场。新野组织各类宣讲128场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0多次。淅川、宛城、桐柏、卧龙、新野在中小学校开展“党在我心中”朗诵演讲知识竞赛活动,有数十万中小学生参与。卧龙、唐河组织五老爱心艺术团精心排练红色剧目,走进学校开展“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育新人、担当时代大任”系列演出活动。每次演出通过教育系统网络直播,十多万师生和家长共同观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各地在主题教育中,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邓州创建“解放邓县突破口”、“刘集红军烈士井”等青少年教育基地20余处,开展宣讲教育670场次。西峡充分利用“抗战胜利主题公园”、“丹水国防教育馆”等16处党史、国史纪念馆,把主题教育引向深入。唐河、镇平、桐柏、方城、淅川、南召等在红色纪念地隆重举办“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挂牌开展仪式,有效激发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与此同时,去年我市还组织开展“我爱母亲河”云上教育活动,使青少年深刻感受到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伟大的黄河精神。宛城、卧龙、社旗、桐柏的云上教育经验在省关工委网站编发。在全省组织的黄河文化知识竞赛决赛中,我市宛城区八小代表队,荣获全省知识竞赛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抓帮扶——

关心关爱帮助成长

关爱托起希望,助学点亮梦想。长期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关爱帮扶、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活动,已经成为我市各级关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十百千万”五老关爱工程不断向纵深拓展,无数寒门学子在倾情帮扶中重拾生活信心,茁壮成长成才。

扎实开展助学解困工作。各级关工委成立专班,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21年全市关工委共募集助学解困资金597.56万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1854名,为上万名农村中小学生送去温暖。去年春节前夕,市关工委还协调民政100套救灾物资,组织各县市区关工委对特困“双优生”进行了慰问。

扎实做好青年“双带”人才培养工作。各级关工委抓住疫情控制好转的有利时机,深入“双带”典型企业调研,指导企业生产,协调解决困难,持续推进农村“双带”青年人才培育工作。淅川县关工委协调工商联先后四次召开“双带”青年帮扶座谈会,动员17家企业参与,帮助32名农村青年创办涉农产业项目21个。为激励更多的农村青年参与“双带”活动,方城和社旗县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对青年致富人才进行表彰。桐柏吴城镇“五老”骨干李正田利用人脉优势,创建“当地外出创业人才联系群”,为当地800名青年提供就业岗位。

积极推动中小学校“双减”工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各级关工委组织与教育部门主动配合,积极推动“双减”工作落实。邓州市关工委组成专班深入中小学调研,写出《关于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引起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邓州市政府下发《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中小学延时服务工作的意见》,使长期困扰家长的接送难、学生课业多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唐河、卧龙、社旗、方城、镇平、邓州、宛城、南召、淅川积极推动“留守儿童之家”和“活动场所”功能提升工程,基本达到青少年课外活动有场所、有人管的工作目标。

 

谋新篇——

争先创优凝聚合力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满怀希冀和期盼,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广大老同志们以满腔的赤诚和执着的爱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事业中。

为了全面提升关工委自身建设水平,各级关工委组织不断大力推进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学习型关工委建设成效明显,争先创优氛围更加浓厚。在2021年度全省调研信息评比表彰工作中,市关工委和桐柏、社旗被评为全省调研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倪守华等4人被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在评选推荐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活动中,我市桐柏县关工委副主任刘义江和方城县法治教育报告团团长赵红旗受到全国表彰。在9月21日刚刚召开的全国基层关工委建设座谈会上,我市方城县关工委作为河南唯一基层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基层关工委建设的经验。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按照全省工作安排,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将认真组织开展“老少共携手 喜迎二十大”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五老”报告团进学校、社区、企业和网络,着力讲好党史、讲好故事,切实把广大“五老”和青少年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大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力度,让红色遗址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把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工作引向深入;继续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教育网络,组织师生广泛开展听、看、讲、画、唱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教育的覆盖面和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代性;继续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治进校园等青少年法治宣教活动,参与“零犯罪学校”“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当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引路人。

春风化雨、润泽心灵。市关工委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牢牢扛在肩上,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使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夕阳红”精神,将激励带动更多的老同志为南阳出彩谱写更加华丽篇章。

 

图片说明:桐柏县关工委利用节假日带领中小学生在桐柏革命纪念馆进行红色基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