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十年·奔向美好丨巢湖之变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镜头里的十年·奔向美好丨巢湖之变
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华社记者深入基层,用镜头记录下奋进路上的点点滴滴。
 
        巢湖,作为五大淡水湖之一,是我国生态版图上的一颗明珠。
      曾经,因合肥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巢湖饱受“生态创伤”:城市污水汇入巢湖,湖水水质一度为劣V类。
        2011年7月,国务院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巢湖自此成为合肥的内湖,合肥开启了一座城与一片湖的共生发展新局。↑这是2022年8月5日拍摄的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巢湖湖滨湿地(无人机照片)。
↓点击图片,看新旧变化↑前图为2022年9月6日拍摄的游船在巢湖湖面航行(无人机照片);后图为2012年6月9日拍摄的渔民驾驶渔船在巢湖湖面航行。↑前图为2021年7月9日拍摄的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巢湖湖滨湿地风景;后图为2008年4月7日拍摄的巢湖景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巢湖治理谱写新篇章。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为本,巢湖治理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摆在重要位置。

↑前图为2022年9月6日拍摄的巢湖岸线上的芦苇湿地;后图为2010年4月6日拍摄的工作人员在巢湖岸线上种植芦苇。↑前图为2022年9月6日拍摄的巢湖岸线景象;后图为2007年拍摄的巢湖岸边景象↑前图为2022年9月6日拍摄的巢湖岸线上的湿地;后图为2012年2月17日拍摄的巢湖岸线上的树木。

       2022年7月底,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从空中俯瞰,巢湖宛若银盘镶嵌于安徽大地,环巢湖十大湿地如同一块块翡翠“串珠成链”,筑起环巢湖水生态、水安全屏障。

↑这是2021年7月20日拍摄的巢湖风景(无人机照片)。 ↑这是2022年8月21日拍摄的合肥市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无人机照片)。
↑这是2022年9月6日拍摄的巢湖岸线上的湿地公园(无人机照片)。 ↑这是2019年11月28日无人机拍摄的巢湖风景。
↑这是2019年11月22日拍摄的巢湖,鸟类翔集,风景如画。  

       巢湖灵动秀美,沿岸不少景点成为老百姓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城湖共生、人水相亲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2年9月6日,市民在巢湖岸线上的公园游玩。
↑2022年9月6日,市民在巢湖岸线上的公园游玩。
↑2022年7月17日,市民在巢湖岸线拍摄婚纱照(无人机照片)。
↑这是2021年9月11日拍摄的巢湖风光。

       巢湖,将呈现更加美丽的姿态,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监制:邹声文


策划:刘洁 郑卫 兰红光 赖向东 王建华


统筹:鱼澜 宋为伟


制作:罗晓光 张曼怡


编辑:刘欣 赵婷婷


摄影:刘军喜 张端 杜宇

资料照片:何希斌 叶玉庭 王世保 陈世萍 宋炎骏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编辑:周俊含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