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打好“四张牌”三产融合兴玉乡
作者:  胡少佳

镇平:打好“四张牌”三产融合兴玉乡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胡少佳 通讯员彭耀)近年来,镇平县坚持“链式发展、培育特色”,打好玉、鱼、花、面制品“四张牌”,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乡村产业实现从“无中生有”到“有中更优”的嬗变。
玉雕产业“一枝独秀”。实施“玉+”战略,拉长产业链条,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和玉文化研究传播中心。从业人员30余万人,年销售额300亿元,形成玉料买天下、玉人走天下、玉器卖天下的大产业。荣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等称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观赏鱼“游”出富民大产业。养殖水面2万亩,年产观赏鱼6亿尾,总产值1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带动就业2万余人,目前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观赏鱼连片养殖和销售集散地,成为富民强县的吉祥产业。
“花经济”铺就“花样”致富路。依托伏牛山区玉兰种质资源优势,打造豫西南最大的苗木花卉种植销售基地。种植规模5万亩,带动就业1.8万人,年产值12亿元,被认定为国家级玉兰良种基地。大力发展“荷花经济”,建成长江以北旱作地区规模最大的荷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值2.8亿元,带动群众增收近亿元。
面制品加工扛起大责任。发挥南阳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南水北调水源地的生态优势,以想念集团为龙头,打造全国最大的大宗面制品小麦种业基地、绿色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预制面食品加工中心。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科技+金融+党建”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成想念农场10.2万亩,发展订单农业50万亩,年转化粮食50万吨,总产值26.4亿元。带动绿色蔬菜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绿色蔬菜面积17万亩,年产量59万吨,年产鲜菇1500万斤。
抓产业,带就业,兴乡村,镇平县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富民强县成效显著。上半年,居民存款余额460亿元,人均全市第一;人均汽车拥有量全市最一;市场主体占全市13.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渐次铺展开来。
潮平两岸阔,扬帆正当时。镇平县将把产业兴旺作为振兴乡村的“牛鼻子”,认真贯彻全省乡村产业发展会议精神,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兴旺、农民日子红火”的幸福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