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南阳7)文明新风扑面来
作者:  张曦

文明新风扑面来

 

本报记者 张曦

 

    文明城市创建,是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自2017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2020年喜提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全市上下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常态化创建为龙头,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卫生环境、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精神引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幸福的现代化副中心城市赋能。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常态化创建过程中,南阳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市容市貌日新月异;我们深深感受到,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升,百姓健康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文明的力量正助推着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明习惯养成,城市靓起来

 

“小车厢承载着大文明,每一辆出租车都是文明载体、每一名驾驶员都是文明使者。”825日,在全市出租车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提升培训班上,市委书记朱是西为全市400余名出租车驾驶员代表讲授开班第一课。

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常态化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协作、全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将常态化“创文”“创卫”工作纳入绩效考评,奖优罚劣,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城市面貌得到改观,文明形象得到展示,城市软硬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你看,中心城区主次干道上公厕越来越多,带来的是随地便溺的减少;分类垃圾箱不断增加,道路上的垃圾不见踪迹;口袋公园不断出现,休闲锻炼的市民越来越多;大街小巷、居民楼院修葺一新,卫生死角几乎不复存在;公益广告入脑入心,市民整体素质越来越高……

去年,我市出台了第一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南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涉及旅游、休闲、出行等日常行为规范,将“文明行为”这一模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以规范市民日常行为为切入点,以追求城市文明进步为目标,让原本在市民心中模糊的概念成为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

 “近年来,无论是城市面貌,还是市民文明素养,变化都是蛮大的。大街上,干净整洁的街道和井然有序的交通,相较之前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办事时,使用文明用语、有序排队、文明就餐等等,文明新风体现在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听着暖心话,办着暖心事,处处一片和谐温暖的气氛,你说老百姓能不幸福吗?”市民程先生说。

 

面子里子并重,社会更和谐

 

“自从黄龙庙路段彻底打通后,滨河大道比以前好走多了,再也没出现过堵车的现象。现在这里还新建了游园等配套设施,整个环境与白河湿地融为一体,咱们的城市真的是越来越漂亮了。”830日,家住市城区滨河大道与工业路交岔口附近的市民余女士,提及小区周边的变化,感慨地说。

经常穿梭于城区的市民,可以直观感受到自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常态化创建以来,南阳大街小巷可喜的变化:店铺沿街而设、违建房棚随意搭建的河街口经过治理后,占道经营摊贩消失了,违法建筑不见了踪迹,破旧斑驳的老墙如今粉刷一新,临街的墙面上画着生动的彩绘,墙面一下子“活”了起来,面貌一新的河街成为南阳一处网红打卡点。以前问题多多的广场南街,强力对违法建筑、私搭乱建等进行拆除后,全面清理街道两侧及小区内的死树、枯树、落叶,增加、补栽绿植,按照标准规范商户广告、牌匾设置,对9处立面进行粉刷美化,全方位改造提升后,干净、整洁、美丽的广场南街旧貌换新颜,赢得市民一致称赞。

在去年底开展的中心城区清洁城市美化家园“1050”专项攻坚行动中,我市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的切身问题,下足绣花功夫,绘就精致城市:打通道路“堵点”,周边的停车场更多了,拆除违法建筑及违法户外广告,消除卫生死角,增加改造绿地设施……以民生为导向、以问题为靶向,下大力气治理城市顽疾,在做实“里子”的同时扮靓“面子”,迅速让城市环境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得到提升,文明城市招牌也更加熠熠生辉。

 

榜样模范带动,家园更美好

 

“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小区内的环境变得更好了。看着这整洁干净井然有序的院子,我们以后将坚决对不文明行为说不,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宜居环境。”826日,看着一群志愿者在自家小区帮助清理草坪等卫生死角,居民赵大妈说。

在南阳的大街小巷、居民楼院、公园游园,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捡拾垃圾,清洁道路,纠正错误,倡树新风……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志愿者。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加入这个大家庭,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市义工联、爱心车队、爱心联盟、党员志愿者……长年从事志愿服务的爱心组织日益壮大,他们的亲力亲为,引领了新时代的文明风尚。

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市义工联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宣讲团等,不辞劳苦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乡镇、进军营,将党的声音、国家的法律政策、身边的好人好事等带给大家,在带来实实在在内容的同时,在人们心中播种下文明的种子。

作为南阳市一张闪亮的名片,“南阳好人”在令无数人感动的同时,也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张玉滚、姚海军、梁海磊……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通过榜样的带动,引领着市民不断向善向好,向着更加文明的更高追求迈进,增添城市文明的底色。

“如今的南阳,抬头可见文明,驻足可赏美景。无论是古代先贤,还是近代好人,他们的故事在悄然间就走进了人们的心中。文明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就如我们现在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场文明创建的幸福接力中,我们将在好榜样的引领下,在新风尚的带动下,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让文明成为我市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奋力打造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不竭动力。”市民张先生说。


干净整洁的街道 本报记者 张玲 摄


街头文明城市景观小品 本报记者 周梦 摄

好人广场 本报记者 张曦 摄

修葺一新的背街小巷 本报记者 张玲 摄

修葺一新的背街小巷 本报记者 张玲 摄

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 本报记者 周梦 摄



良好习惯从小培养 本报记者 周梦 摄

遛狗牵绳成为自觉行为  本报记者 张曦 摄

身边榜样进机关宣讲 本报记者 张玲 摄

文明服务笑迎八方宾朋 本报记者 张曦 摄





清洁家园.jpg

清洁家园人人参与 本报记者 张玲 摄



全民健身.JPG

市民参与全民健身热情高涨 本报记者 周梦 摄


街头游园一角.jpg

街头游园一角 本报记者 张玲 摄

运动乐享健康.jpg

运动乐享健康 本报记者 张玲 摄


1市博物馆和市图书馆.JPG

三馆一院一角 本报记者 周梦 摄


志愿服务.JPG

志愿服务 本报记者 周梦 摄


美丽南阳.jpg

创文成果,市民共享 本报记者 张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