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兴粮节粮庆丰收”主题活动花絮+照片
作者:  王鸿洋

直播带货拓销路

“各位直播间的家人们好,这是产自我们唐河县的辣椒酱,香辣可口,堪称‘下饭神器’……”在主会场一侧,一群身穿花棉袄款式短袖的主播正在通过现场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农民开拓产品销路。

直播现场,辣椒酱、油茶、蜂蜜、红薯粉、黄金梨……众多来自南阳各地的特色农副产品上线直播间,在唐河县大宝爱心艺术团团长马海霞的带领下,5位主播轮番上场推荐,引得各地网友纷纷下单抢购。短短1个小时,直播间观看人数就达到近两万人,售出特色农副产品300余件。

“我自己就是唐河人,很高兴能作为此次活动的主播,为自己家乡的农副产品‘代言’,也希望通过更多这样的活动,把家乡的好货‘宝藏’分享给大家,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马海霞在直播现场如是说。

(本报记者 王鸿洋)

 

爱粮节粮妙招多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爱粮节粮家庭”展示区,一个个爱粮、节粮、储粮小妙招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学习。

“大米放久了会影响口感,煮饭的时候滴几滴芝麻油在里面,可以增加米饭香味,改善米饭口感……”来自唐河县滨河街道王庄村的方利一边发放爱粮节粮知识小彩页,一边为大家现场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小妙招。方利告诉记者,王庄村每个季度都会开展“最美家庭”评比活动,勤俭节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现在村中群众都在自发的爱粮、节粮,争创“最美家庭”。

“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学到了很多小知识、小妙招,原来通过粗粮细作,合理利用食材也能做出‘家的味道’。”前来参会的于女士一边听一边记,表示今后将更加合理地规划家庭饮食,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做到爱粮节粮。

(本报记者 王鸿洋)

 

媒体全方位报道

全国“巾帼兴粮节粮庆丰收”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妇女报》、河南广播电视台等众多主流媒体关注,媒体记者多角度展现活动盛况,助力南阳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请您把这些产品拿起来,我给您照张相”“咱们县除了展示的这些特色农副产品外,还有什么其它特产”“这款酵素的主要功效是什么”……活动现场,各路媒体人或架起“长枪短炮”,或认真聆听记录,通过直播、采访、录影、拍照……“花式”宣传推广南阳。

临近午饭时间,还有许多记者在媒体区撰稿、修图、简单“复盘”半天的工作。“此次主题活动办得非常好,我们将以专题报道、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全媒体联动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对外展示南阳的良好形象,引导广大妇女争做兴粮节粮的践行者,乡村振兴的建设者。”《中国妇女报》记者王丹青说道。

(本报记者 王鸿洋)

 

红薯变身“金疙瘩”

蜜薯、牛奶红薯、桂花红薯、冰淇淋红薯……活动中,与会人员来到唐河县书强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参观,各种口味的红薯也引得众人驻足品尝。

合作社理事长李书强介绍,目前,该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镇规模种植红薯5万亩,带动辖区内215户652人脱贫致富,打造出年产值超亿元的红薯产业。

“没想到红薯不仅可以种出这么多种口味,还能创造出这么大的商业价值,非常值得学习。来自新野县淯湍小麦专业合作社赵霞第一时间与唐河县书强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同志留下了联系方式,并表示,希望双方可以加强对接合作,学习交流红薯种植、生产加工及企业管理等先进经验,共同开启两地产业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王鸿洋)


现场直播带货忙.jpg

现场直播带货忙


特色美食引人驻足品尝.jpg

特色美食引人驻足品尝 


抢抓机会推介家乡农产品.jpg

抢抓机会推介家乡农产品


“巧媳妇基地”特色产品样式精美.jpg

“巧媳妇基地”特色产品样式精美


本报记者 王鸿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