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王集镇: “小作坊”拓宽农民增收路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新野县王集镇: “小作坊”拓宽农民增收路
作者:  段平 张沛 白智渊

新野县王集镇:

“小作坊”拓宽农民增收路


  9月13日一大早,送完孩子上学的新野县王集镇东元村村民小郑,直奔位于村东的竹海汽配加工车间,开启一天忙碌的工作。这个旨在帮助留守农民家门口就业的“小作坊”,因其灵活的上班时间、相对简单的工序流程,深受周边村民青睐。

  东元村村民史香云主要从事汽车防尘垫贴的磁贴工作,因为照料生病的儿子,工作时间短且不固定,但每月也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史香云说:“为了照顾儿子,我在车间上班来得早走得也早,一天干不了几个钟头,每月能挣1000元左右,要不是国家照顾,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说到开心处,老人笑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线。

  为确保这些开在家门口的“小作坊”健康成长,王集镇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包联责任,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专班对接、班子成员包联制度,主动对接企业和相关部门,每月定期上门了解企业需求,帮助协调解决生产、销售、用工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把一个个“小作坊”建成了村民的“致富坊”“发展车间”。

  “小作坊”在王集镇有40多家,涉及玩具、服装、鞋帽加工、汽车配饰等,让近千名留守人员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月均收入2500元左右,有效解决了留守人员打工和接送小孩、照料老人不能兼顾的难题,打通了农村留守人员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这些“小作坊”在反哺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东元扶贫车间负责人毕海萍介绍,该企业在2021年扩建的基础上,今年秋季计划进行三期扩建,工作人员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鸿盛欣电子更是实现了“三级跳”,从最初反哺家乡建“小作坊”,再到集镇建设生产车间,最后入驻新野县光电产业园区,实现了华丽蜕变。(全媒体记者 段平 通讯员 张沛 白智渊)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