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持续发力,打击犯罪不手软——   南阳公安守护网络安全时刻“在线”
作者:  徐蕾

  宣传持续发力,打击犯罪不手软——

  南阳公安守护网络安全时刻“在线”

  本报记者徐蕾
微信图片_20220908155442.jpg

民警到公积金业务办理大厅宣传网络安全知识  本报记者徐蕾 摄

  “点个不明链接、发个朋友圈、抽个奖、扫个二维码,这些看似很平常的操作,其实暗藏风险,不知不觉中,你的个人信息就泄露了……”9月8日,是第九个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法治日。市公安局组织网安、反诈、反恐等部门民警走进机关单位、商业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深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领广大市民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

  民警进机关进商圈  传播网络安全知识

  上午9时,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公安局网安、反诈、反恐等部门民警来到业务大厅,向前来办事的群众发放网络安全宣传资料、现场宣讲网络安全常识,普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防范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和避免病毒木马入侵等小知识。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会议室,针对网络诈骗,网络盗窃,黑客攻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等社会关注、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民警结合公积金管理部门职能,整理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典型案件,通过以案说法、现场讲解的方式向该中心职工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并介绍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以及防范措施,让职工们切实感知到身边的网络风险,提高防范意识。

  当天下午,民警又来到城区建设路新田360广场,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广大市民普及了网络安全、防范电信诈骗、反恐防恐基本知识,引导居居、商户、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教市民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自觉抵制网络有害信息,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与此同时,我市各县区公安机关同步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日主题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着力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让网络安全更加深入人心。

  打击涉网违法犯罪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公安机关承担着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秩序的重要职能,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公安部门积极会同各相关部门,全力维护网络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紧盯群众关心的涉网违法犯罪,今年以来,仅电信诈骗案件,全市抓获犯罪嫌疑人3336人,打掉团伙200余个,挽回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同时发布反诈预警信息30余万条,挽回潜在损失上亿元。聚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警方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执法检查,共计检查2700余家次,屏蔽过滤网络违法信息1.2万余条,关闭违法栏目、网站等379个,整改加固各类网络安全风险隐患590个。围绕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网络谣言、侵犯公民隐私、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等涉网违法犯罪活动,去年以来,共破获相关案件800余起,惩处违法犯罪分子1600余人,有力地维护了我市网络环境的和谐清朗。

  这些网络违法行为  也许就在你我身边

  昨日,市公安局公布了三起网络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涉及远程入侵非法获取数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水军”等网络违法犯罪。

  今年8月17日,南阳某网络科技公司法人赵某报警称,其支付宝账户内57000余元被盗。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对被盗资金流展开追踪,通过查询服务器上的操作日志,锁定犯罪嫌疑人王某。8月23日,办案民警前往江西九江,成功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现场查获作案电脑1台、作案手机6部。在大量证据面前,王某对自己非法侵入某网络科技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支付宝资金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经进一步查证,王某8年前就开始从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先后非法侵入20余个网站,获利80余万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8月23日,南阳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组织精干警力90余人,对盘踞在南阳本地以推广医保为由实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3个团伙进行集中抓捕,抓获犯罪嫌疑人37人,查获涉案资金48.9万元,查扣作案手机79部,电脑8台,手机卡58张,银行卡48张。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勾结当地村干部假借帮医保中心推广医保业务名义,在群众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获取手机号及验证码,用于注册京东、抖音、淘特、淘宝、微信、QQ等虚拟账号,卖给上游号商,从事涉网犯罪活动。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2019年以来,刘某等5人冒充某知名网站驻南阳工作站记者的身份对南阳市境内的企业、个人进行采访、暗访,以发现违规问题要进行网上曝光为由对当事人进行敲诈勒索、强迫交易。警方发现,这一网络水军团伙作案手段有多种方式,一是网络搜寻热点负面舆情,然后编辑加工,再找到具体单位,以曝光为由索取好处费。二是瞄准一些重点企业,自称可在“权威媒体”发文增加其知名度,进而收取好处费。三是线下寻找合适作案目标实施敲诈勒索。现警方查明,该团伙涉嫌敲诈勒索犯罪多起,涉及金额10余万元;涉嫌强迫交易犯罪,涉及金额4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