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南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纪实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南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纪实
作者:  王冰

喜迎二十大.png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南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纪实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中,沿线各族同胞发扬伟大的移民精神,毅然决然舍小家为大家,用奉献牺牲、舍家为国的实际行动挺起了民族脊梁;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全市各族群众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纷纷加入到抗击疫情的队伍中来;

  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内,阳光的照耀下,一颗颗蔬菜愈发鲜活,回汉同胞在这里摘菜、锄草,共同增收致富;

  现代化校园里,窗明几净、书声琅琅,各族学生穿梭其中,在这里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升腾起对未来的梦想;

  …… ……

  这只是当下南阳市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南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抓手,坚持突出地域和文化特色,不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全市范围呈现出各民族群众同心向党、团结友爱、共谋发展、和谐共生、和衷共济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之花在南阳大地绚丽绽放。

  因玉结缘

  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南阳、新疆。一个地处中原腹地,一个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两个地方都因玉而闻名,又因玉结缘,不怕万里阻隔而最终走到一起。

  2008年,23岁的新疆籍小伙如则麦麦提·努尔艾合麦提携带15麻袋籽料原石,从新疆和田辗转来到新疆籍玉石商人口口相传的镇平县石佛寺镇。“石佛寺很开放,很包容,欢迎我们来这里做生意。”如则麦麦提说。在如则麦麦提的影响下,2010年,他的哥哥一家从和田来到石佛寺经商。随后,如则麦麦提新婚不久的妻子热阿衣兰·阿不来提也从乌鲁木齐来到石佛寺。现如今,如则麦麦提一家搬进了“天下玉源”社区,他的妻子热阿衣兰成为社区工作人员,他们的女儿在当地幼儿园入学,一家人在石佛寺也有了温馨的家。

  在镇平石佛寺天下玉源南市场的西门,有一处玉石摊位,摊主名叫阿扎提古丽,来自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摊位前,阿扎提古丽用一口流利的“南普话”(南阳普通话)与顾客热情交流,生意红火。2013年,阿扎提古丽跟随丈夫刚到镇平时,经营地点是露天市场,环境脏乱差,睛时经营雨天休息,在附近农户家租房住,每年房租也要三四千块钱。由于不会说普通话,人际交往、就医、上学、坐车、创业都很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直面困难和问题,投资4100万元在天下玉源市场附近盖了408套公租房,供包括阿扎提古丽在内的各民族群众居住。同时,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开展常态化培训,打破各族群众之间交流障碍,增进相互了解。面对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阿扎提古丽高兴地说:“在镇平,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爸爸,我老公,我和一群汉族朋友在一起感觉幸福极了!”

  截至目前,镇平县石佛寺镇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保持在1000人左右,年流动人口3万人次。“镇平县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涉疆服务管理和民族团结,推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守望相助一条心、共同富裕一条路。”镇平县委书记艾进德说。

  兴业富民

  各族群众共享幸福生活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数962.90万人。全市有49个少数民族成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8.79万,有两个少数民族乡,21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近年来,南阳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整合各类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各族群众人居环境。同时,加大投入发展特色经济。2019年以来共投入发展资金3872万元,用于8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17个特色产业项目。安排少数民族特需用品贴息贷款项目3个,贴息8488万元,有力支持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和企业的发展。全市33个贫困少数民族聚居村1154户、4294人全部脱贫摘帽。

  每天早上8点左右,镇平县郭庄回族乡团中村都丰蔬菜联合党支部委员马亚敏都会到蔬菜大棚开始一天的工作,巡视大棚,记录问题,简单洒扫,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目前常温蔬菜大棚有260个,设施面积220亩,种植生菜、小白菜、油麦菜、茼蒿等10多种绿色蔬菜,固定时段合作方来车拉货,在合作社常年从事种植业的回族和汉族群众120人,社会效益400余万元,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0000余元。”提起来大棚蔬菜合作社的现状,马亚敏话语中有掩饰不住的自豪。

  方城县袁店回族乡姜庄村汉族群众张金堂,2020年牵头成立合作社种植羊肚菌,在两年的时间内从10座大棚发展到136座,并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种植羊肚菌的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张金堂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带动其他群众共同致富,他主动向愿意种植羊肚菌的群众传授种植经验、提供优质菌种、共享销售渠道,带动本村和周边四里营、辛庄、袁店等村少数民族群众4户发展羊肚菌30余亩,亩均收益4万元以上。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作为一名最基层的蒙古族群众代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带领各族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蒙汉群众心向党、手拉手、心连心,牢牢抓住当地蔬菜生产这个优势,扩大面积、提升品牌,让菜园成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饭碗,让菜农成为人人羡慕的好职业,努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省人大代表、社旗县李店镇常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文说。

  截至目前,南阳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建成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柞蚕和畜禽养殖等特色种养基地136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00多家,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创业,持续增加收入。

  满庭芬芳

  携手绘就同心圆

  在市中心城区,新疆艾尼宛尔饭店为很多人所熟知。上午11点是饭店开始营业的时间,也是饭店老板艾尼宛尔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大部分食客都是熟人,大家相处久了成了朋友。“我在这里过得很好,很多人帮助过我,我也帮助了很多人。”操着一口地道南阳方言的艾尼宛尔说。

  1988年,艾尼宛尔坐火车来到了南阳,下车时他身上只剩下27元钱。靠着当地群众借给他100多元钱起家,现在艾尼宛尔的饭店年收入可以达到二三十万元,店里最多的时候有汉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5个民族的员工。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意步入正轨后,艾尼宛尔将这种跨越民族的友爱传递给了更多的人。2008年汶川地震,他捐款2000元;2013年雅安地震,他赶制2000个馕送往灾区;2021年7月他捐赠1000个馕、100箱矿泉水、100箱方便面支援郑州抗洪救灾……

  共建和谐家园。在城市,南阳市做实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嵌入”,加强城市社区规划管理,建立各民族群众混合居住生活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在农村,积极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全市21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全部与周边村结对子、签协议,加强优势互补,让各族群众“思想上同心同德、经济上相互依存、生活上相互融入、情感上相互亲近、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近年来,南阳市扎实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县乡党政主要领导抓创建的工作机制。同时,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范畴,出台了《南阳市“十四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南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全市动员、全面督导、全员抓落实,着力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把歌唱,友谊花朵满园香。当下快速发展中的南阳,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同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学习、和谐共居,凝聚起同心共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强大力量。(全媒体记者 王 冰)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