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水系连通,灌溉有水源,生态有保障,城市有景观,新野——
百里平畴满眼新
全媒体记者李仰峤 通讯员李乐才
仲秋时节的新野县,三里河的逶迤碧水被引入城区内河,农场沟、军民渠、寨河水清岸绿,游人如织。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今年8月下旬,正值农作物入秋生长的关键期,新野县遭遇60年来罕见大旱,得益于水系连通工程抬高水位,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让城乡群众广泛受益。这是该县持续发力打造田园宜居水城带来的可喜成效。
近年来,新野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发挥水资源自然禀赋优势,实施水系连通、河堤生态修复、城市防洪排涝等工程,外源引水,内源治污,田园宜居水城建设从未停歇,生态型循环水系实现了“蓄住天上水、留住过境水、涵养地下水”目标。
水润百里良田沃野。新野县素有“八水竞流”之称,全市75%的出境水由当地过境注入汉水。新野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对全域水系进行科学规划,在市水利局支持下,大力实施“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在建设白河滩湿地公园生态景观带基础上,投资3.95亿元,建成了白河与三里河、三里河与农场沟水系连通工程,对军民渠、农场沟、老寨河进行了综合治理,让干涸断流的多条河渠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水资源得以均衡分布,为当地工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保障,为当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沙堰镇白河段,新野县投资3000余万元建起了液压坝,水位的提高,使当地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进入8月份以来,连续的高温天气给农业用水带来严峻考验,水系连通工程为农田输送“及时水”,6.67万亩农田“解了渴”。车湾村村民张进学今年种植了花生、玉米等十多亩,他感慨地说:“多亏液压坝科学蓄水,我们村的庄稼用水得到解决,不然一季庄稼就糟了。”
水美城市环境宜居。新野县注重河长制信息系统应用,投资450万元建成了智慧河长监控调度中心,在唐河、白河、湍河、潦河等河道布设了56个监控探头,实现了“即时可见,全程可溯”。县委、县政府坚持全域党建引领,构建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三级责任体系,通过推行“河长制+”模式,集聚民间河长各方力量,让河道舒畅、水流清澈,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美景,构筑出生态宜居绿城新景观。
经过接续努力,新野已实现白河水由沙堰镇工农渠汇入三里河,再由三里河引入城区,一渠清水穿城过的目标,长达40华里的三里河成了新野的母亲河、幸福河、美丽河。恢复原有功能,重现水景观,圆了百姓期盼已久的梦想。
水清环境生态向好。新野县按照“拥河发展、绿色发展”的思路,坚持“融铁、融水、融田、融园”理念,以白河为纽带,以绿化为底色,加快白河“一河两岸”开发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多元互补的水系连通体系。当地启动了置换丹江水水源工程,用足用好每年南水北调6000万立方米方调水指标,随着农村新建8个集中水厂的实施,新野将逐步实现丹江水替代地下水城乡全覆盖。县里还结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全县坑塘进行了整治,引来了源头活水,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如今在新野县白河滩湿地公园、军民渠景观长廊,不仅有绿水穿城、绿水绕城、绿水润城的美好景观,更是形成了城市与生态共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休闲区,成为新野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