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12315指挥中心发布中秋节、国庆节消费警示—— 文明理性消费,注意食品安全
作者:  周梦

南阳市12315指挥中心发布中秋节、国庆节消费警示——

文明理性消费,注意食品安全

本报记者 周梦

中秋节、国庆节将至,又一波消费高峰来袭,南阳市12315指挥中心结合当前市场消费热点,向市民发布消费提示:文明理性消费,注意食品安全,提高维权意识。

节日购物要理性消费

节日消费,市民应正确选择购物场所,最好是到具有经营资格、信誉好的商场或超市去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注意商家推送的优惠券、折扣券、赠券等是否设置附加限制条件;线上线下购物都要保存好购物凭证、票据,网购时还要主动询问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店家承诺等信息;对“三无”产品要保持高度警惕,选购商品时要查看产品说明书、销售授权证书、合格证等相关证明;谨记打折商品、特价商品、赠品等同样享受“三包”服务,消费者购物时要保留好购物小票,便于维权。

不购买奢华包装的月饼

中秋节是月饼消费高峰期,市民在选购月饼时,要到证照齐全的商场、超市和专卖店购买,注意查看月饼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厂名、厂址等是否齐全、清晰,月饼本身是否有变质现象,不要购买“三无”月饼。注意查看月饼外包装上标示使用的添加剂成分,尽量选择添加剂种类少、保质期短的月饼。不要购买或食用无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内容不清晰或篡改标识内容的月饼产品。不购买过度奢华包装的月饼产品,警惕一些商家以“保健”“养生”“打折”为噱头的促销行为。

外出就餐莫忘食品安全

节日外出时,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保持一米线,使用公勺公筷。餐前勤洗手,不吃感官异常和未烧熟煮透的菜肴,慎食熟食卤菜和凉菜冷食,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切忌暴饮暴食、过量饮酒。消费者外出选择就餐时,建议尽量选择食品安全量化等级高的餐饮单位就餐,并索取发票、小票清单等就餐凭证。

防范预付式消费风险

节日期间是商家倾力营销的黄金期,不少商家加大优惠幅度吸引消费者预存资金办理消费卡。而预付式消费是典型的信用消费,完成整个消费过程基础是经营者持续经营,并信守承诺,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导致经营中断,导致消费者承受损失。由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南阳市12315指挥中心提示广大消费者:莫贪图高额回报和折扣,要冷静思考、捂紧钱包。如确有需求,建议一次性存入金额不宜过大,并且要尽快消费。

外出旅游谨防消费陷阱

节日外出旅游要选择证照齐全、资质良好、信誉度高的正规旅行社,理性分析对待旅行社的宣传,谨防超低价的旅游陷阱。应签订正规书面合同,要对旅游的费用、行程安排、交通、住宿、餐饮、退团、合同变更、双方权利义务等事项进行约定,并规定违约赔偿标准,特别是自费项目和非自费项目,一定要明确,谨防字面歧义。注意识别不实广告内容,要将广告、口头承诺内容写入合同。对于一些容易引发纠纷的事项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外出游玩最好提前预约旅游景点,做到错峰出行,要了解景区疫情防控规定并自觉遵守;在旅游过程中要如实申报个人信息,不参与聚集,避免人员过度聚集。